作者简介;;实用类文体(科普文章、学术文章):;厘定文体,把握特征;2016;实用文类与文学文类的不同特征;青蒿素;阅读实用类文本,一是要重视重要概念/关键词的提取;二是要重视行文逻辑的梳理、重要概念内涵的理解及概念间关系的把握。;2016;1.假如本文被收录到“中国知网”上,你是“中国知网”的编辑,你会如何设置关键词呢?请确定三四个关键词。;2016;21-25;3.研读《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以图示梳理青蒿素的研究过程。;2016;2016;2016;青蒿素的发现,是我们研究进展的第一步。我们随即转向第二步:将这个天然分子变成药物。
在第一阶段,……研究的转折点出现在青蒿上,其提取物显示有一定的抗疟效果,……
我们使用通常的加热提取方式,也许恰恰破坏了青蒿的活性成分。因此考虑改为低温提取,……
我们随后将青蒿提取物分为酸性和中性两大部分。……我们成功得到了安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
我们转向分离提纯,得到了抗疟的有效成分,……后来我们将其命名为“青蒿素”。
1986年,青蒿素成为我国新药审批办法实施以来的第一个一类新药。
我们在研究评价的时候发觉,比之青蒿素,双氢青蒿素的疗效提高近十倍。……在分子中引入羟基,也给发展新的青蒿素衍生物创造了更多的机会。;青蒿素的研究过程;4.在这“一小步”中,可以看到屠呦呦及其团队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5.请大家在课本上圈画出文中的“我”和“我们”,注意用不同的颜色或者不同的符号来标识。观察,这两个人称代词在文中的分布情况是怎样的?能不能说一说作者什么时候用“我”,什么时候用“我们”?;1972年初,屠呦呦提交“志愿试药”报告说:“我是组长,我有责任第一个试药!”
“我和我的同事勇敢地做志愿者”;6.本文整体语言平实,少用修饰性的词语,表述明确,但如果看局部,我们会发现,修饰性的词语也有,而且颇为集中。能不能把它们找出来?;4.屠呦呦的科研征途是漫长的,当她回首时,逐一记下了那些屐痕深深的岁月。请同学们为“一小步”画一条时间线。;1971年10月4日:中性提取物成功获取的日子——证明提取方式正确;时间点之间的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