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英语阅读教学实践.docx
文件大小:42.57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6-09
总字数:约6.18千字
文档摘要

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摘要】传统英语教学往往过分注重语言的讲解和传授,忽略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文章从一节小学英语读写课案例出发,分析了当下学生在思辨能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并围绕读前有“境”、读中有“疑”、读后有“用”,通过问题设计探究体现小学生思辨能力发展的趣味性、开放性和多样性。

【关键词】思辨能力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一、思辨能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建立在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之上。其中,思维品质体现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

思辨能力,又被称为“批判性思维”,意思是“运用恰当的评价标准,进行有意识的思考,最终做出有理据的判断”。思辨最本质的特点是“反思性思考”,即对一切论断的理性质疑。这一能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也是一个人全面发展、成熟理性的重要标志。美国德尔菲研究将思辨能力界定为认知能力和情感特质两个维度,其中认知能力包括理解、分析、推论、评价、解释和自我修正6个部分;情感特质指寻求真理、思想开放、分析能力、系统性、自信心、追根探究和认知成熟7种性格特征。

二、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思辨缺席”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是一个十分普遍而严峻的问题。这是“因缺乏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辨析能力所造成的现象”。目前,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往往更多地放在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训练上,对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视程度较低。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训练往往过分强调模仿记忆、死记硬背,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和独立提出个人见解能力的培养。

笔者从教师认知、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思辨能力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教师自身缺乏培养思辨意识

张维艳在2020年的研究中发现,只有10%的小学英语教师非常了解批判性思维,将近50%的教师不了解批判性思维,40%的教师从来没有听过这一概念。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小学英语课堂中讲多练少的现象仍然大面积存在,虽然教师较多关注在创设一定语境的过程中实现信息的传递和语言的表达,让学生的实践量有所增加,但学生的思辨能力并未得到有效提升。李金露发现,部分教师在教学理念上注重学生对确定性知识的获得,使得学生信赖标准答案、依赖教师的教,对于教师及教材中的观点很少持怀疑态度,使得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变成了教师。

英语教师要加强学习改变这一现状,努力成长为思辨型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必须首先是一个合格的思辨者,他们需要清楚了解思辨能力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教师要深入学习课程标准,认真研读文本,聚焦核心素养,从“教”“学”“评”三个方面设计有意义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善于在有趣的情境中,通过问题链驱动学生去观察、预测、推断、验证、分析、总结、评价和创造,将语言能力和思辨能力有机融合。

(二)英语教学缺乏明确的思辨能力教学目标和问题设计

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教师很少将培养批判性思維纳入教学目标,更多的是关注文本的表层信息的提取,忽略文本背后隐藏的育人价值。如在教学TheEmperorsNewClothes这一寓言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对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定位清晰,但对能力目标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不够重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很少引领学生换位思考体验角色的心理变化或是对寓言中的人物给予恰当的评价,在问题的碰撞中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这方面,教师可以根据所教的语篇体裁特点设计适当的课堂活动和练习形式,如调查、采访、角色表演、小组讨论、辩论、读后续写等,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同时,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质疑。有的教师设计了如下问题:Theemperordidntwearanything,whydidthepeopleonthestreetalltellthelies?Ifyouwerethelittleboyonthestreet,whatwouldyousay?Didyousaythetruththattheemperorhadnothingtowear,ortellalie?Whatdoyouthinkoftheemperor,thetwoliarsandthepeople?Whatwouldhappenwhentheemperorwentbacktothecastle?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意识,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加入思辨能力目标,同时将思辨能力的培养与教学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