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英语词汇教学的多点切入
【摘要】词汇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导向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要想完全释放词汇价值活力,必须从不同角度切入,对教学设计展开优化处理。小学阶段英语词汇学习显得尤为关键,教师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找准学科对接点,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兴趣爱好等不同视角出发,紧紧围绕词汇教学这一中心任务展开深度发掘探索,着重把握学科特点,为词汇学习创设崭新平台,让学生在兴趣、情感触动中主动探索词汇,发掘知识,确保英语词汇教学的高质高效。
【关键词】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切入点
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切入点对教学效果的呈现有重要影响。找准教学设计点,能够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兴趣认知,快速实现文本与生本的思维对接。小学是英语学习的初始阶段,教师要从最基础、最浅显的内容出发,夯实学生词汇基础,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对话方式,促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主动交流的意愿。这就是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追求。在具体施教过程中,教师要打破传统词汇学习方式,弥补教学短板,从学科本质属性和学生学习实际出发,对词汇学习进行统筹设计,及时启用词汇学习教法,在创新优化中全面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一、感官触动,激活学生认知
词汇对语言学科产生的积极作用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同。然而如何更高效地发挥词汇作用,又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提升教学意识是词汇教学成功的前提,但如果采用的教学形式不科学、不合理,教学实效性凸显也终将成为一句空话。心理学研究表明,感官体验能够对人产生强烈刺激,在课堂中运用其可快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启动心智,促进思维能力成长。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不妨抓住人们的心理发展特点,从感官触动着手,对学生展开有效指引。感官涉及多方面内容,听觉、视觉、触觉都能帮助学生汲取信息,促使他们更好地感知知识。如果能够抓住感官这一趣味因子,将其融入词汇教学中,课堂启发效果是值得期待的。
在学习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3Ouranimalfriends时,领读、背诵是最常用的单词学习方法。传统学习方式既乏味又无趣,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读和背都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为了摆脱传统学习模式的束缚,教师转换教法:“Pleasewatchandlistencarefullyandfindoutthepicturesandwordsofbodypartsincombinationwithrelevantpictures.”有了具体任务作为指引,学生一边听一边看,同时,为了快速完成学习任务,学生还时不时用笔写。教师播放视频,视频中既有画面又有声音,人物之间有趣的对话和动作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的视觉、听觉得到激发,对视频中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又加之引导问题的辅助,学生的手、眼、脑、耳完全被调动起来,对单词的感知也更加清晰。视频观看结束后,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词汇学习呈现出热情高涨的迸发态势。一味地聆听或跟读或许能够打开学生的认知,但效果不显著。教师抓住小学生对声、光、影的喜爱特点,将单词学习融入多媒体中,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基础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夯实。
尽管词汇的重要性早已得到大家的认同,然而单一、枯燥的教学形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感知。教师从最能触发学生的感官着手,将学生带入不一樣的境界,个体充分地“动”起来,全身心地感受词汇的魅力。
二、分类串联,厘清思维脉络
知识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人们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会有一定量的知识积累。面对纷繁复杂的知识,如何消化吸收、不混淆知识点,成了师生需要共同考虑的问题。小学英语教材中涉及的词汇知识点难度系数虽然不大,但因数量相对较多,且英语属于外来语言,它本身与学生的母语会产生严重冲突,所以学生在感知知识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困难。尤其是面对庞大的词汇知识群,学生往往会感到手足无措。要想顺利解决这一问题,将知识体系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要有效点拨,引导学生进行分类串联。分类是指按照一定规律或事物特征进行罗列,将其分门别类地处理,完成知识串联,更好地感知词汇的本质属性。
教学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4Hobbies时,面对为数不多的单词,教师决定借助趣味化的小游戏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学习活动刚开始,教师设置热身小游戏。“Whatsyourname?Canyoufindoutthestudentsinyourclasswhohavethesamelastnameasyou?”这个游戏极具吸引力,学生迅速行动了起来。学生虽然对班级内同学比较熟悉,但寻找起来,还需要一番思索。游戏结束后,学生意犹未尽,他们被这个游戏深深吸引。教师顺势引出对单词的学习。“Take‘aasanexample.Canyoufindthewordwh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