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十八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答案.docx
文件大小:530.29 KB
总页数:15 页
更新时间:2025-06-10
总字数:约5.37千字
文档摘要

第十八讲:解一元一次方程

【课堂引入】

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翁是丢番图,希腊数学家丢番图(公元3~4世纪)的墓碑上记载着:

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幸福的童年;再活了他生命的十二分之一,两颊长起了细细的胡须;他结了婚,又度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再过五年,他有了儿子,感到很幸福;可是儿子只活了他父亲全部生命的一半;儿子死后,他又在极度的悲伤中度过了四年,也与世长辞了。根据以上的信息,请你计算出:丢番图死时多少岁;

解法一:算式解法:(4+5)______

解法二方程解法:设丢番图活了x岁.

x=x+x+x+5+x+4

解的x=__________(你会解吗?)

或者根据丢番图的年龄能被6,12,2,7整除,可知这个年龄是6,12,2,7的倍数,所以他的年龄为_____,168……但是根据迄今被《吉尼斯世界记录》认可的世界上寿命最长的人是法国的让卡尔门特,他在1997年8月4日去世时享年122岁。所以丢番图的年龄为__________岁

【同步知识梳理】

1.方程中的合并同类项

解方程时,将含有未知数的几个项合成一项叫合并同类项(第二章整式的加减里已学习过),它的依据是乘法的分配律,是分配律的逆用.

2.移项

方程中的任何一项,都可以在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这种变

形叫移项.

移项的依据是等式的基本性质1,移项的目的是将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一边,将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另一边.

3.系数化1

系数化1的目的,是将形如的方程化成的形式,也就是求出方程的解.

系数化1的依据是等式性质2,方程两边同时乘以系数()的倒数,或者同除以系数本身.

4.解较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移项,即通过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放在等式的左边,把不含有未知数的项(常数项)移到等式的右边.

(2)合并,即通过合并将方程化为().

(3)系数化1,即根据等式性质2:方程两边同时都除以未知数系数,即得方程的解.

5.去括号

(1)去括号时,括号外的数都要连同前面的“±”号看作是一个数,然后按分配律分别相乘,防止符号出错或漏乘.

(2)去括号时,若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和大括号,一般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有时也可以先去大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小括号.

6.去分母

(1)去分母时,方程两边最好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分母时,分数线往往消失掉后变成括号.

(3)去分母时,不含分母的项往往容易忽略,保持不变,这就错了.应该是同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因为它的理论依据是等式性质.

7.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通常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2)解具体的一元一次方程时,并不是以上几个步骤步步用到,应该是有分母则去分母,有括号就去括号,没有分母或括号则不用去分母或去括号.

(3)解具体的一元一次方程时,并不一定是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解方程,有时要根据方程的形式、特点灵活安排求解步骤,熟练后还可以合并或简化某些步骤.

【课堂练习】

题型一:移项、系数化1

例1、下列各变形中,不正确的是()

A.B.

C.D.

【答案】解:A、将3从等号左边移到右边,变为3,正确;B、将从右边移到左边,变为,正确;C、将2从右边移到左边,变为2,正确,但将1从等号左边移到右边不变号,错误;D、将3从右边移到左边,变为3,正确,将4从等号左边移到右边变为4,正确.故选C.

例2、将下列方程中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1);(2);(3);(4)

【答案】解:(1),

得出,得,

(2)

得出,得,

(3)

得出,得,

(4),

得出,得.

变式训练:

1、下列方程变形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解:A、

B、

C、

D、

故选D.

2、将下列方程中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左边,将不含未知数的常数项移方程的右边:

(1);(2)

(3);(4)

【答案】解:(1)根据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减去6,可得;

(2)根据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可得;

(3)根据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可得;

(4)根据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可得

题型二:解方程

例2、当=_________时,代数式的值为5.

【答案】解:由题意得:,

故应填.

变式训练:

1、若代数式的值为,则.

【答案】解:∵代数式的值为,

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化系数为1得:

故填:.

2、方程的解是x=_________.

【答案】解: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故填6.

3、解方程: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