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安全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doc
文件大小:26.27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6-10
总字数:约1.99千字
文档摘要

安全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以下哪种灭火器适用于扑灭电器火灾?()

A.泡沫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水基型灭火器

答案:B

2.安全色中,表示禁止、停止的颜色是()。

A.红色

B.绿色

C.蓝色

答案:A

3.工作场所发生火灾时,应()。

A.尽快乘电梯逃生

B.按安全通道指示方向逃生

C.躲在角落等待救援

答案:B

4.在进行高处作业时,安全带应()。

A.低挂高用

B.高挂低用

C.随意挂

答案:B

5.危险化学品分为()大类。

A.7

B.8

C.9

答案:B

6.触电事故中,绝大部分是()导致人身伤亡的。

A.人体接受电流遭到电击

B.烧伤

C.电休克

答案:A

7.安全标志分为()类。

A.三

B.四

C.五

答案:B

8.火灾中对人员威胁最大的是()。

A.火

B.烟气

C.可燃物

答案:B

9.下列哪种气体属于易燃气体?()

A.氧气

B.氮气

C.氢气

答案:C

10.当你发现有人触电时,首先应()。

A.立即切断电源

B.用手把他拉开

C.呼叫他人来帮忙

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下列属于安全管理基本制度的有()。

A.安全生产责任制

B.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C.安全检查制度

D.事故应急预案制度

答案:ABCD

2.火灾发生的三要素是()。

A.可燃物

B.助燃物

C.点火源

D.空间

答案:ABC

3.以下哪些属于危险化学品的危害()。

A.爆炸

B.中毒

C.腐蚀

D.辐射

答案:ABC

4.在危险场所工作时,应采取的防护措施有()。

A.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

B.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C.设立警示标志

D.配备应急救援设备

答案:ABCD

5.安全检查的内容包括()。

A.查思想

B.查制度

C.查隐患

D.查整改

答案:ABCD

6.下列哪些行为在工作场所是危险的()。

A.奔跑打闹

B.违规操作设备

C.不戴安全帽

D.吸烟

答案:ABCD

7.预防触电事故的措施有()。

A.加强电气设备管理

B.做好电气设备的接地和接零

C.提高人员安全意识

D.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答案:ABCD

8.以下属于安全标志的是()。

A.禁止标志

B.警告标志

C.指令标志

D.提示标志

答案:ABCD

9.火灾逃生的正确方法有()。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B.弯腰低姿前行

C.乘坐电梯

D.按照安全指示标志疏散

答案:ABD

10.危险化学品储存的基本要求有()。

A.分类储存

B.保持通风

C.严禁混存

D.控制储存量

答案:ABCD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只要不出事故,安全管理制度可有可无。(×)

2.所有的危险化学品都可以混存。(×)

3.安全色中的绿色表示安全、通行。(√)

4.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高处作业。(×)

5.灭火器应定期检查和维护。(√)

6.工作场所可以随意堆放杂物。(×)

7.触电急救的基本原则是迅速、准确、就地、坚持。(√)

8.火灾时,应先抢救财物再逃生。(×)

9.危险化学品仓库应远离居民区。(√)

10.安全培训教育只针对新员工。(×)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安全管理的目的。

答案: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管理的手段,实现预防事故、保障人员健康安全、减少财产损失、保护环境等,确保生产经营等活动的顺利进行。

2.列举三种常见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类型。

答案:常见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类型有爆炸事故、中毒事故、火灾事故。

3.简述高处作业的安全注意事项。

答案:高处作业要系好安全带且高挂低用,设置防护栏,检查登高设备,避免在恶劣天气作业,作业人员身体状态良好等。

4.说明火灾报警的基本内容。

答案:火灾报警应说明火灾发生地点、火势大小、燃烧物质、有无人员被困等基本内容。

五、讨论题(每题5分,共4题)

1.如何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答案:可通过安全培训、安全宣传活动、制定奖惩制度、树立安全榜样等方式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2.论述危险化学品在储存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要点。

答案:要点包括分类储存、控制温湿度、定期检查、防止泄漏、设置安全标识等。

3.分析工作场所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答案:主要原因有人员违规操作、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设备故障、环境不良等。

4.探讨如何在企业中建立有效的安全文化。

答案:建立有效的安全文化可从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完善制度、加强培训、营造氛围等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