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生态
微生物的生物环境;概念:两种生物都可以单独生活,当生活在一起时,比单独生活的好,或者一种生物生命活动的结果为另一生物创造了有利的生活条件。这是一种“可分可合,合比分好”的相互关系。
但二者不形成共生组织(生命整体)的关系。
;
(一)微生物间的互生:
例如:好氧性自生固氮菌(N源)与纤维素分解菌(有机酸)
(二)人体肠道中正常菌群与人的互生
(三)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的互生
;微生物的生态
微生物的生物环境;概念:指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互相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彼此依赖,形成一个在形态上具有共同结构,而在生理上却相互分工,互换生命活动产物的生存关系。有的甚至相互依存,一种类型脱离了另一种类型,就不易独立生活,在生理上形成了一定的分工,在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了新的结构。可视为互生关系的高度发展。
;藻类或蓝细菌与真菌共生所形成的地衣是共生关系的典型代表,藻类和蓝细菌通过光合作用向真菌提供有机养料,固氮蓝细菌还可以同时供给有机氮素营养,真菌则利用菌丝的吸收作用为藻类和蓝细菌提供水、矿质养料及某些生长素和在基质上牢固附着的条件,这一共生关系使地衣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微生物和植物的共生关系;有些真菌能在一些植物根上发育,菌丝体包围在根面(外生菌根)或侵入根内或根组织(内生菌根),共同发育,建立共生关系。这种共生体称为菌根。
植物:2000多种,包括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
真菌:担子菌、子囊菌和藻状菌。;
微生物与昆虫间的共生关系表现有多种形式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切叶蚁同丝状真菌的共生是很有趣的。它们将地面的树叶切碎带回并混以唾液和粪便等含氮物质,在巢室里专门培养丝状真菌使其生长。蚂蚁则以食取部分菌丝和孢子为营养。一些研究表明切叶蚁同真菌的共生关系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它们培育的真菌几乎是纯培养体,为此而特称为蚁的“真菌园”。真菌与切叶蚁的共生对热带雨林地表的落叶转化为土壤有机质有重??意义。;
牛、羊、鹿等反刍动物的胃结构复杂,包括瘤胃、蜂窝胃、重瓣胃和皱胃四个胃室。反刍动物以草、叶或嫩枝等为食,但它们本身缺乏消化纤维素的酶,而是靠定居在瘤胃中的微生物来分解转化纤维素等物质再供动物吸收利用。
瘤胃为微生物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厌氧、中温(39-40℃)和偏酸性(pH5.5-7.0)的良好生态环境,在瘤胃中生活有大量专性厌氧的细菌和以纤毛虫为主的原生动物。细菌的主要类群有拟杆菌属、瘤胃球菌属、琥珀酸单胞菌属、产甲烷杆菌属、丁酸弧菌属、月形单胞菌属、琥珀酸弧菌属、链球菌属和乳杆菌属等。部分原生动物类群也有分解淀粉和纤维素的能力,但它们主要以细菌为食并将其所含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转化贮存起来以进一步被动物所利用。
牛瘤胃的容积可达100L以上,其中约生长着100种细菌和原生动物。;;微生物的生态
微生物的生物环境;拮抗是一种微生物通过产生某种特殊的代谢产物或改变环境条件来抑制或杀死另一微生物种群的现象。
可以将拮抗作用区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类型。
;非特异性拮抗作用
一种微生物通过自身的代谢活动改变环境条件,非特异性地抑制其他微生物的作用。
其作用方式:①产酸。②产生乙醇。③改变氧分压。
特异性拮抗作用
一种微生物在代谢活动中专门产生的一些特殊次生代谢产物能在低浓度下有选择性地抑制或杀死另一种微生物的作用。
依产物的作用性质可分为两类:细菌素和抗生素。;寄生是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表面或体内并对后者产生危害的相互关系。在这一关系中前者称为寄生物,后者称为寄主。
微生物间的寄生关系有时也会给工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例如,苏芸金芽孢杆菌的生产中,常遇到噬菌体的危害而造成损失。但另一方面人们又能利用它们的寄生关系来杀死有害微生物,防治动植物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