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基于定量蛋白质组学解析腹泻性贝毒对ICR小鼠的毒性机制研究.docx
文件大小:42.55 KB
总页数:23 页
更新时间:2025-06-10
总字数:约3.03万字
文档摘要

基于定量蛋白质组学解析腹泻性贝毒对ICR小鼠的毒性机制研究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海洋生态环境的变化,海洋生物毒素对人类健康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腹泻性贝毒(DiarrheticShellfishPoisoning,DSP)作为一类重要的海洋生物毒素,由有毒赤潮藻类如鳍藻属(Dinophysis)和原甲藻属(Prorocentrum)等产生,是脂溶性多环醚类生物活性物质。DSP可在贝等滤食性动物体内富集,人类误食受污染的贝类后,会引发腹泻、呕吐、恶心、腹痛等中毒症状,严重威胁人体健康。相关研究表明,DSP中的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acid,OA)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