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暑的处理原则知识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中暑是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以下哪种情况不属于中暑的常见诱因?()
A.高温
B.高湿
C.通风良好
D.劳动强度过大
答案:C
解析:通风良好有助于散热,可减少中暑的发生几率。而高温、高湿环境会影响人体的散热,劳动强度过大则会使人体产热增加,这些都是中暑的常见诱因。
2.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又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热射病的特点是()
A.主要表现为肌肉痉挛
B.以多汗、口渴、乏力等症状为主
C.体温急剧升高、意识障碍
D.血压下降、头晕眼花
答案:C
解析:热痉挛主要表现为肌肉痉挛;轻症中暑以多汗、口渴、乏力等症状为主;热衰竭会出现血压下降、头晕眼花等症状。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其特点是体温急剧升高,可达40℃以上,同时伴有意识障碍。
3.当发现有人出现先兆中暑症状时,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
A.立即送往医院
B.让患者大量饮水
C.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
D.给患者服用解暑药物
答案:C
解析:发现先兆中暑患者,首先要将其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以利于散热,缓解症状。大量饮水可能会引起呕吐等不适,立即送往医院不是首要措施,服用解暑药物应在转移到合适环境后进行。
4.以下关于中暑患者降温处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以用湿毛巾擦拭患者身体
B.应快速将体温降至正常范围
C.可使用冰袋敷在患者额头、颈部、腋窝等大动脉处
D.可以让患者浸泡在15-20℃的冷水中
答案:B
解析:降温时不能过快将体温降至正常范围,以免引起体温过低等不良反应。用湿毛巾擦拭身体、使用冰袋敷大动脉处、让患者浸泡在15-20℃的冷水中都是常用的降温方法。
5.热痉挛患者主要缺乏的电解质是()
A.钠离子
B.钾离子
C.钙离子
D.镁离子
答案:A
解析:热痉挛是由于大量出汗导致体内钠离子丢失过多,引起肌肉痉挛。钾离子缺乏主要表现为肌无力等;钙离子缺乏与手足抽搐等有关;镁离子缺乏也会影响神经肌肉兴奋性,但热痉挛主要是钠离子缺乏所致。
6.对于中暑患者的饮食,以下建议正确的是()
A.多吃油腻食物以补充能量
B.多喝含糖饮料
C.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D.禁食辛辣食物,可大量饮酒
答案:C
解析:中暑患者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和水分。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含糖饮料可能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大量饮酒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和恢复,辛辣食物也不利于病情恢复。
7.以下哪种情况提示中暑患者病情较重,需要立即送往医院?()
A.体温38℃,有头晕、口渴症状
B.体温39℃,出现恶心、呕吐
C.体温40℃,意识模糊
D.体温38.5℃,轻微乏力
答案:C
解析:体温40℃且意识模糊提示病情严重,属于热射病范畴,需要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其他选项的症状相对较轻,可先进行现场处理和观察。
8.中暑患者在降温过程中,应密切监测体温,一般每隔()测量一次体温。
A.5-10分钟
B.10-15分钟
C.15-20分钟
D.20-30分钟
答案:B
解析:在降温过程中,每隔10-15分钟测量一次体温,以便及时了解降温效果,调整降温措施。
9.以下关于中暑患者补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需要补充水分
B.应补充适量的电解质溶液
C.可以快速大量补液
D.不需要考虑补液的速度和量
答案:B
解析:中暑患者出汗会导致水分和电解质丢失,因此应补充适量的电解质溶液。快速大量补液可能会引起肺水肿等不良反应,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控制补液的速度和量。
10.热衰竭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不包括()
A.头晕
B.血压下降
C.体温正常或稍高
D.肌肉强直
答案:D
解析:热衰竭患者主要表现为头晕、血压下降、体温正常或稍高。肌肉强直多见于热痉挛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不是热衰竭的主要表现。
11.以下哪种环境因素最容易导致中暑?()
A.气温30℃,相对湿度50%
B.气温32℃,相对湿度60%
C.气温35℃,相对湿度70%
D.气温38℃,相对湿度40%
答案:C
解析:中暑的发生与气温和相对湿度都有关系。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汗液不易蒸发,散热困难,更容易中暑。选项C的气温和相对湿度组合最容易导致中暑。
12.对于中暑患者的心理护理,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A.安慰患者,缓解其紧张情绪
B.忽视患者的心理需求
C.向患者解释中暑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D.鼓励患者积极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