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网络舆情考研试题及答案.doc
文件大小:26.65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10
总字数:约2.53千字
文档摘要

网络舆情考研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网络舆情的主体是()

A.网络平台B.网民C.政府部门D.企业

2.以下哪个不属于网络舆情监测的常用工具()

A.百度舆情B.清博大数据C.淘宝D.鹰眼速读网

3.网络舆情形成的关键因素是()

A.事件本身B.网络传播速度C.意见领袖D.以上都是

4.舆情危机处置的首要原则是()

A.快速反应B.隐瞒事实C.拖延时间D.逃避责任

5.网络舆情的生命周期不包括()

A.潜伏期B.爆发期C.消亡期D.循环期

6.社交媒体在网络舆情传播中的作用不包括()

A.扩大传播范围B.加速传播速度C.抑制舆情发展D.促进意见交流

7.网络舆情的特点不包括()

A.突发性B.单一性C.多元性D.情绪化

8.以下哪种方式不利于引导网络舆情()

A.及时发布权威信息B.与网民积极互动C.强硬打压不同意见D.正面宣传引导

9.网络舆情监测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舆情热点B.网民情感倾向C.网站流量D.舆情传播路径

10.网络舆情事件中,意见领袖的作用是()

A.引领舆论方向B.制造混乱C.无作用D.抑制舆情

答案

1.B2.C3.D4.A5.D6.C7.B8.C9.C10.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网络舆情的传播渠道有()

A.新闻网站B.微博C.微信公众号D.论坛

2.影响网络舆情热度的因素有()

A.事件的重要性B.事件的新奇性C.媒体的关注度D.网民的参与度

3.网络舆情监测的方法包括()

A.人工监测B.软件监测C.搜索引擎监测D.社交媒体监测

4.舆情危机应对的策略有()

A.真诚沟通B.及时解决问题C.转移公众视线D.加强正面宣传

5.网络舆情的构成要素有()

A.舆情主体B.舆情客体C.舆情载体D.舆情内容

6.以下哪些属于网络舆情中的负面情绪()

A.愤怒B.赞扬C.不满D.焦虑

7.社交媒体在网络舆情中的角色有()

A.信息传播者B.意见交流平台C.舆情放大器D.舆情终结者

8.网络舆情引导的方法有()

A.议程设置B.发布权威信息C.培养意见领袖D.开展网络公关

9.网络舆情分析的内容包括()

A.舆情态势分析B.网民观点分析C.舆情发展趋势预测D.舆情应对效果评估

10.网络舆情管理的主体有()

A.政府B.企业C.社会组织D.个人

答案

1.ABCD2.ABCD3.ABCD4.ABD5.ABCD6.ACD7.ABC8.ABCD9.ABCD10.ABC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网络舆情一旦形成就无法控制。()

2.网络舆情只存在于社交媒体平台。()

3.舆情危机发生后,保持沉默是最好的应对方式。()

4.意见领袖在网络舆情中总是起到积极作用。()

5.网络舆情监测是为了及时发现负面信息并消除它。()

6.舆情的传播速度与事件的影响力成正比。()

7.政府部门不需要关注网络舆情。()

8.网络舆情的热度会一直持续上升。()

9.对网络舆情进行引导是没有必要的。()

10.企业的网络舆情管理不重要。()

答案

1.×2.×3.×4.×5.×6.√7.×8.×9.×10.×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网络舆情的定义。

答案: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流行的对社会问题不同看法的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

2.网络舆情监测有哪些重要意义?

答案:能及时掌握舆情动态,提前发现潜在危机;了解公众需求与意见,为决策提供依据;便于及时应对负面舆情,维护形象与声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及组织健康发展。

3.简述舆情危机应对的流程。

答案:首先快速反应,及时了解舆情全貌;接着核实情况,确定事实真相;然后制定应对策略,真诚沟通并解决问题;最后跟踪反馈,评估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