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小学高年级英语写作教学中“Thinking Map”的运用策.docx
文件大小:40.5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10
总字数:约3.96千字
文档摘要

小学高年级英语写作教学中“ThinkingMap”的运用策略

【摘要】写作属于语言技能中的表达性技能。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远超英语表达能力,他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还不足以满足他们自由表达的需求。文章围绕“ThinkingMap”这种特殊的可视化语言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实践并思考八种思维图的使用方法及其对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和思维发展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ThinkingMap写作教学写作能力思维发展

高年级英语写作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写作属于语言技能中的表达性技能。学生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整理、归纳、分析、总结、输出语言。然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远超英语表达能力,已经掌握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还不足以满足他们自由表达的需求。因此,此阶段学生的英语写作兴趣和水平普遍较低。“ThinkingMap”是教育博士DavidHyerle开发的一种图形语言,是用来帮助学习者进行建构知识、发散思维,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可视化工具。它用不同的形式说明不同内容的关联性,如因果、分类、整体与部分、类比、属性与特性等,对于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发展有着显著的作用。

从教学的适用性和操作性角度出发,“ThinkingMap”的结构相对简单,形式多样,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理解并学会使用。教师可根据写作教学的内容与活动,以及学生的思维特点选择合适的“ThinkingMap”,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必要的修改,使其更适合该教学活动。

一、运用圆形图,启迪、发散思维

在英文写作中,当学生出现读完作文题目却无从下笔时,或者想表达的内容太多而不知如何抉择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圆形图。圆形图能帮助学生生成与圆心处主题相关的信息,常常用于头脑风暴教学活动环节,也可运用在写作教学中,启发学生思考和发散思维,帮助他们发现更多和主题相关的信息,并以这种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学生可以将任何与主题相关的内容写在图形里,不必进行分类、归纳或者总结。

例如,在进行“Tea”的作文写作教学时,教师先用一个短视频向学生展示茶叶的生产过程以及各个国家的茶文化,然后再询问学生关于“Tea”的问题。如:Doyoulikedrinkingtea?Wholikesdrinkingteainyourfamily?Wholikesdrinkingteaintheworld?Canyousaysomethingaboutteaculture?教师利用圆形图,在视频展示和师生问答活动中,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思考写作内容,并一一记录、收集可以用于自己作文的写作素材,删除无用信息。与此同时,关键词和短语的呈现,可以解决学生的单词拼写难题,降低写作难度,不让词汇问题成为写作表达的障碍。

圆形图制作(见图1)完成之后,学生需要根据图中内容继续构建写作框架,不可直接动笔写作。圆形图一般用于写作教学的第一步,旨在激发兴趣、开拓思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帮助他们生成与圆心处主题相关的信息,收集、筛选写作内容,提供相关词汇、短语,使语言表达更加准确、流畅。

二、运用气泡图,明确写作内容

气泡图分为单气泡图和双气泡图。

单气泡图旨在描述某一事物的属性,或者某一事件的要素。单气泡图在写作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紧扣主题、按类别进行思考,在发散思维、丰富内容的同时,指明写作方向,帮助学生从作文的核心展开写作,防止跑题现象的出现。

双气泡图用于比较和对比两种事物。例如,故事中的人物,两件相似的事物或者两个系统。通过这个图形,学习者还可以借此比较发现最重要的信息,以确定优先顺序。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双气泡图发现两个人或两件事之间的共同点,在表达中减少重复内容的出现,使表达更加简洁、准确。

例如,在进行“Mybestfriendandme”写作教学时,教师以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外貌、爱好、特长等方面进行表达,引导他们发现自己与好友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在制作“Thinkingmap”时,将共同点写在两个气泡的中间,不同点写在气泡外侧,以示区分(见图2)。在写作时,将相同点放在最后,以突出两人成为好朋友原因——相同的爱好,或者某一相同、相似之处。

双气泡图制作完成之后,学生可以根据气泡图开展写作活动。因为气泡图中已经将文章主题、结构、写作内容清晰明了地呈现了出来,学生只需添加内容即可完成写作。在气泡图的帮助下,学生梳理了思路,写作因此变得简单起来。学生在制作气泡图的过程中,培养了写作兴趣,促进了比较力、分析力和逻辑性思维的发展。

三、运用流程图,厘清写作脉络

流程图可分为单流程图和多重流程图。

单流程图类似于流程表,学习者可以使用此图呈现序列、顺序、时间线、周期、动作、步骤和方向,帮助学习者分清事件阶段与子阶段之间的关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