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必修课、选修课系列教材徐孟洲谭立著徐孟洲制作金融法(第四版)
金融调控法13第十三章货币政策调控法14第十四章货币政策工具法律制度
第一节存款准备金制度第二节基准利率制度第三节再贴现制度第四节再贷款制度第五节公开市场操作制度目录第六节我国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制度
第一节存款准备金制度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概念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主要内容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指中央银行依据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要求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按规定的比率在其吸收的存款总额中提取一定的金额缴存中央银行,并借以间接地对社会货币供应量进行控制的货币政策工具法律制度。存款准备金率是现代各国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控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存款准备金制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法定准备金制度;二是超额准备金制度。10000000000000000000000一、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概念
存款准备金计提我国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实行按旬考核的办法,即按上旬末应缴存款余额和规定的比率计算缴存额度,按期缴纳。实施对象我国所有吸收一般存款的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并根据放松或紧缩银根的需要进行调整。二、?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基准利率制度《中国人民银行法》第23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确定中央银行基准利率。
“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的金额与存入或贷出金额的比率,由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一、基准利率的概念和作用机制基准利率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又称法定利率概念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基准利率中的贷款利率,可起到限制或扩张社会信贷规模的作用。作用机制
二、基准利率政策和利率市场化改革各国确定基准利率的方法并不完全一致。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一般以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利率为基准利率,有的还包括中央银行的再贷款利率、基金利率等,金融机构的利率是参照此基准利率并根据市场情况自行确定的。我国正处于利率市场化改革中,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通知》,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2013年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了《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工作指引》,明确了市场利定价自律机制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通过了《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规则》。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12月24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以进一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第三节再贴现制度贴现是指票据持有人在票据到期日前,为融通资金而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贴付一定利息的票据转让行为。通过贴现,持票人得到低于票面金额的资金,贴现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获得票据的所有权。
再贴现是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持有的未到期已贴现商业汇票予以贴现的行为。在我国,中央银行通过适时调整再贴现总量及利率,明确再贴现票据选择,达到吞吐基础货币和实施金融宏观调控的目的,同时发挥调整信贷结构的功能。再贴现制度,是指有关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买入的未到期的贴现票据向中央银行办理再贴现的条件和程序的货币政策工具法律制度。一、再贴现制度的概念和作用
0102我国的再贴现票据必须是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的票据。条件1997: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再贴现的对象是在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开立存款账户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及其分支机构。2008以来:适当扩大再贴现的对象和机构范围,城乡信用社、存款类外资金融机构法人、存款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以及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均可申请再贴现。对象二、再贴现的条件和对象
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反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意图所制定的利率。调整再贴现率的目的在于影响商业银行准备金及社会的资金需求。由于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挂牌执行的,所以又称为银行率。这种银行率在各国利率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其变化必然会影响到其他各种利率。再贴现利率是一种短期利率再贴现率是一种官定利率,它不同于市场利率再贴现率是一种标准利率或最低利率特征三、再贴现率
第四节再贷款制度再贷款制度的概念与作用我国再贷款制度的主要内容再贷款与商业银行贷款的区别
再贷款制度的概念中央银行贷款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简称再贷款,是中央银行调控基础货币的渠道之一。《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了再贷款是短期信用贷款。再贷款制度的作用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贷款利率,影响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取得信贷资金的成本和可使用额度,使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发生变化。再贷款利率的调整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和社会各界宣传货币政策变动的一种有效方法,它能产生预告效果,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人们的预期。一、再贷款制度的概念与作用
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