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秸秆基质化栽培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的创新性和实践性探讨
我国是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农业始终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对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有着最直接的影响。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之下,很多种植户不注重做好生产环境有效的调控,各项资源利用不规范不合理,尤其是农作物接管处置不当,随意焚烧,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污染。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提出以及农作物秸秆禁止燃烧法律规范的出台和实施,如何更好地提高秸秆的利用效率,拓展秸秆的资源利用途径是现阶段很多农业技术人员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农作物秸秆是宝贵资源,通过将其适当的处理,能够转移到其他领域,更好地满足其他产业的发展需求。利用农作物秸秆进行基质化处理之后,通过栽培食用菌可以大大地提高秸秆的腐蚀效率,同时产生的各种代谢原料也是优质的有机肥可以直接输入到农田当中,在增加额外经济收益的同时,也实现了农作物秸秆的高效循环利用,值得在今后生产中不断加强研究,从而更好地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本文主要以双孢菇栽培为例,详细探讨了农作物秸秆基质化栽培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希望该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借鉴和帮助。
一、农作物秸秆基质化栽培食用菌的应用价值
1、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农作物秸秆作为一种丰富而未充分利用的生物质资源,通过基质化处理用于食用菌栽培,可以有效地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的农产品,从而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秸秆基质不仅可以为食用菌提供必要的养分和生长环境,还能够通过分解过程产生富含有机质的菌渣,这些菌渣可进一步用作有机肥料,回归农田,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这样不仅实现了秸秆的循环利用,还减少了因焚烧秸秆而造成的大气污染,达到了资源的高效、环保利用。
2、有利于降低食用菌生产成本,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秸秆基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降低食用菌栽培的生产成本,传统的食用菌栽培通常依赖于木屑、棉籽壳等基质材料,这些材料成本相对较高且供应不稳定。而秸秆作为一种廉价且易得的农业废弃物,通过科学处理后可以替代传统基质,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此外,食用菌产业作为一种高附加值的农业产业,能够为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推广秸秆基质化食用菌栽培技术,不仅可以减少农民的生产投入,还能增加产出,提升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3、有利于推动有机废物的还田利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秸秆基质化食用菌栽培技术,农作物秸秆得到了有效利用,避免了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食用菌栽培过程中产生的菌渣富含有机质和营养成分,经过适当处理后可作为优质有机肥料还田,这不仅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降低了农田土壤的污染风险,还改善了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升了土壤的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从而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和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推动了生态农业的发展。
4、有利于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应用
秸秆基质化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与进步,这项技术的成功实施,需要依赖于对秸秆处理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以及有机肥料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优化,通过科技创新,可以提高秸秆基质的利用效率,提升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同时,秸秆基质化食用菌栽培技术也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课题,推动了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秸秆基质化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成功推广应用,可以为其他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进一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二、农作物秸秆基质化栽培食用菌高产技术
1、优良菌种的选择
根据栽培目的和当地条件选择高产、抗病和抗逆性强的品种,保障供应商信誉良好,菌种应呈白色至乳白色,菌丝体呈均匀、浓密的网状结构,不应出现杂菌或异物,生长势应旺盛,菌丝体延伸速度快,生产能力高,子实体产量高,抗病性和抗逆性强,不易感染病害或受环境胁迫影响。通常选择来自经过筛选和测试的母种,不携带病害或害虫。菌种应具备较强的抗病性和抗逆性,对常见病害和环境胁迫具有抵抗力,菌种培养基应呈均匀、白色或略带黄色的菌毯,不应出现变色、杂质或污染物。
2、双孢菇菇棚的选址和建设
①双孢菇菇棚的选址
菇棚应选择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便于运输原料和产品。距离污染源(如工厂、化工厂、垃圾场等)至少在5km,地势平坦,地下水位低,避免因地下水过多导致菇棚内湿度过大,周边水源充足、水质好,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pH值在5.5~7.5之间。空气环境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二氧化硫(SO2)浓度≤0.50mg/m3,氮氧化物(NOx)浓度≤0.15mg/m3,颗粒物(PM10)浓度≤0.15mg/m3,颗粒物(PM2.5)浓度≤0.10mg/m3。水源环境质量标准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