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牙公约》考试复习参考题库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海牙公约》全称是()
A.《关于在航空器内的犯罪和犯有某些其他行为的公约》
B.《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公约》
C.《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公约》
D.《国际民用航空公约》
答案:B
解析:《关于在航空器内的犯罪和犯有某些其他行为的公约》是《东京公约》;《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公约》是《蒙特利尔公约》;《国际民用航空公约》是芝加哥公约;《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公约》即《海牙公约》。
2.《海牙公约》于()年签订。
A.1963
B.1970
C.1971
D.1944
答案:B
解析:1963年签订《东京公约》;1970年签订《海牙公约》;1971年签订《蒙特利尔公约》;1944年签订《国际民用航空公约》。
3.《海牙公约》适用于()
A.供军事使用的航空器
B.国家航空器
C.在飞行中的民用航空器
D.海关航空器
答案:C
解析:《海牙公约》适用于在飞行中的民用航空器。供军事使用、国家航空器、海关航空器等不属于《海牙公约》适用范围。
4.根据《海牙公约》,“飞行中”是指()
A.航空器从装载完毕、机舱外部各门均已关闭时起,直至打开任一机舱门以便卸载时为止
B.航空器从起飞滑跑时起,到着陆滑跑终止时止
C.航空器从地面人员或机组为某一特定飞行而对航空器进行飞行前的准备时起,直到降落后24小时止
D.航空器从装载完毕、机舱外部各门均已关闭时起,直至降落后24小时止
答案:A
解析:这是《海牙公约》对“飞行中”的明确界定,B选项是一般飞行阶段的描述;C选项是《蒙特利尔公约》中“使用中”的一种宽泛类似概念;D选项表述错误。
5.《海牙公约》规定,非法劫持航空器是一种()
A.政治犯罪
B.普通犯罪
C.国内犯罪
D.可以不予引渡的犯罪
答案:B
解析:《海牙公约》将非法劫持航空器明确规定为普通犯罪,而不是政治犯罪。对于该犯罪行为应予以惩处,通常也涉及引渡等国际司法合作,并非国内犯罪那么简单界定,且不是可以不予引渡的犯罪。
6.对于在《海牙公约》缔约国领土内发现的被指控的罪犯,该缔约国()
A.有义务将其引渡给请求国
B.无义务将其引渡给请求国,但如果不引渡,则应无例外地将此案提交其主管当局以便起诉
C.可以自行决定是否引渡或起诉
D.必须将其驱逐出境
答案:B
解析:《海牙公约》规定了“或引渡或起诉”原则,即缔约国无义务将罪犯引渡给请求国,但如果不引渡,则应无例外地将此案提交其主管当局以便起诉。A选项过于绝对;C选项不符合“或引渡或起诉”原则;D选项“必须驱逐出境”不符合公约规定。
7.《海牙公约》规定的管辖权不包括()
A.航空器登记国管辖权
B.航空器降落地国管辖权
C.罪犯发现地国管辖权
D.航空器所属国国籍国管辖权
答案:D
解析:《海牙公约》规定的管辖权包括航空器登记国管辖权、航空器降落地国管辖权、罪犯发现地国管辖权等,并不存在“航空器所属国国籍国管辖权”这一表述。
8.依据《海牙公约》,当被指称的罪犯在缔约国领土内,而该国未将此人引渡给有管辖权的国家时,该国应()
A.立即释放该罪犯
B.对该罪犯进行庇护
C.自行决定是否对该罪犯进行审判
D.无例外地将此案提交其主管当局以便起诉
答案:D
解析:根据“或引渡或起诉”原则,当不引渡时,应无例外地将此案提交其主管当局以便起诉,而不是释放罪犯、进行庇护或自行决定是否审判。
9.《海牙公约》的目的是()
A.确保民用航空安全,防止非法劫持航空器行为
B.规范国际民用航空的运营规则
C.协调各国航空交通管制
D.促进航空技术的发展
答案:A
解析:《海牙公约》主要针对的是非法劫持航空器这一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行为,目的是确保民用航空安全。B选项是《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等的部分作用;C选项航空交通管制有专门的国际规则和组织协调;D选项与《海牙公约》目的无关。
10.以下哪种行为属于《海牙公约》所规制的非法劫持航空器行为()
A.机长因机械故障临时改变航线
B.乘客在航空器上突发疾病,机长改变航向前往最近机场
C.犯罪分子以暴力胁迫机组人员改变航空器预定航向
D.机组人员因操作失误导致航空器偏离航线
答案:C
解析:《海牙公约》规制的是非法劫持航空器行为,即通过暴力、胁迫等非法手段控制航空器。A、B选项是正常的应对突发情况的操作;D选项是操作失误,均不属于非法劫持行为。
二、多项选择题
1.《海牙公约》的主要内容包括()
A.对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定义
B.规定了“或引渡或起诉”原则
C.明确了各缔约国的管辖权
D.规定了对被劫持航空器的赔偿机制
答案:ABC
解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