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数字变革中的高校数字化领导力与组织创变.docx
文件大小:42.77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6-10
总字数:约5.96千字
文档摘要

数字变革中的高校数字化领导力与组织创变

蔡连玉胡易简

摘要: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是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高校数字变革在大力推进,但存在价值共识缺乏导致的驱动不足、蓝图不明致使的实践碎片化和资源投入失衡带来的基础建设失序等问题。如上转型阻滞可归因于高校数字化领导力亟须提升。数字化领导力包含了数字化战略规划力、数字化组织动员力和数字化基础建设力,其对高校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高校提升数字化领导力须营造组织数字化价值共识、系统强化组织分布式领导、构建首席数据官工作机制等组织创变举措。

关键词:高校数字化转型;发展阻滞;数字化领导力;组织创变

数字化是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的重大变革,数字技术的迭代发展形塑着人类生活。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国家战略,数字变革影响甚至决定了高校的高质量发展。[1]当前,学界对我国高教数字化转型有众多的基于未来学范式的探讨,这丰富了人们对高校数字变革的认知。但在实践层面,高校数字化转型虽在大力推进,但相较于商企领域,赋能亟待彰显,为此需要为高校数字变革提供领导力的支撑,而组织创变则是提升高校数字领导力的关键。

高校数字化转型中遭遇的主要阻滞

整体观察我国高校数字化转型实践可以发现,数字变革在驱动力、发展整体性和基础建设等维度存在不足,从而导致数字化转型遭遇阻滞,整体推进效果不彰。

第一,价值共识缺乏导致数字化转型驱动不足。当前,高校各业务的参与主体对数字化转型仍简单理解为业务中的技术使用,即数字技术与高校教育教学业务的结合以及数字化平台的打造这一浅层认知,没有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通过业务流程数字化整体重构,达成“数智融合”,从而实现革命性的数据價值创造。[2]此外,基于“经济人”假设,个体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付出获得最大程度的收获,从而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3]在高校数字化转型工作中,数字技术的应用在转型初期带来的往往是工作模式的“负向变化”,包括对新工作形式的不适应、工作量的增加和工作压力的增大。这就强化了高校各业务部门对数字变革价值的认知偏差,从而导致数字化转型驱动力不足,各主体往往倾向于维持现状,数字化转型工作的主动推进乏力。

第二,蓝图不明致使数字化转型实践的碎片化。高校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蓝图是高校数字变革的基本规划,包括相关战略、目标和计划,是一个详细的、各部门充分协调的行动规划。转型蓝图具有前瞻性、全局性和系统性,能为高校指明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方向,甚至规范数字变革具体步骤。然而,高校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没有现成的蓝图,商企组织数字化转型虽有成功案例,但高校具有自身的复杂性与独特性,难以简单套用。在此情景下,高校各部门数字变革的推进尚在摸索之中,工作多呈现碎片化状态。譬如:各部门从自身业务需要出发建立大小不一的数字平台,各平台之间相互独立,信息孤岛林立,数据融合困难。总之,当前高校数字化转型“往哪转”“怎么转”尚未明确,各部门只能在自身业务需要的基础上推进各自数字化建设,缺乏整体性和可持续性,呈碎片化。

第三,资源投入失衡带来数字化基础建设失序。高校数字化转型建设依赖于各项资源的投入,这不仅需要庞大的经费支持,而且也需要大量的人才资源和充分的制度资源。在高校当前的发展中,数字变革资源投入失衡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数字化建设的经费与人才相较于实际需求存在缺口;数字化建设的硬件配套设施较为完善,而软件投入较少;投入使用的数字化设施其管理性强于服务性。由于高教事业的复杂性,技术在高校中的投入效益难以直接和客观计量,而数字技术发展迭代迅速,在规划蓝图缺乏的情形下,高校数字化基础建设淘汰率高,使有关部门难以把握各项资源的投入力度,也限制了资源进一步投入的意愿。又由于高校对数字变革的蓝图并不明晰,导致所需要的制度供给不足,组织的数字化不明显。这样就叠加了数字变革资源投入失衡,从而使数字化基础建设难以有序化。

高校数字变革需数字化领导力支撑

高校数字化转型实践面临的驱动不力、碎片化和基础建设失序等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数字化领导力需要夯实。数字化领导力是组织及其成员在应用数字化技术过程中,在态度、情感、思维和行为等方面发生变化,进而更好推进数字变革的意识与能力。[4]高校数字化领导力能够为高校数字化转型创造清晰且有意义的愿景,并在高校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实现组织愿景;与此同时,在实现组织愿景的过程中,数字化领导力能通过数字技术改变组织成员的认知和行为、促进技术和组织的融合、构建数字化转型的工作机制,从而提升高校的组织绩效。

有论者认为数字化领导力包括前瞻性思维、数据素养和价值识别等能力;[5]还有学者运用德尔菲法构建了包括数据系统规划力、数据设施建设力和数据赋能感召力等在内的校长数字化领导力模型。[6]基于已有研究,结合实践观察,我们认为高校数字化领导力应包括数字化战略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