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PAGE
1-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5年)》全文
一、总体要求
1.1城镇化发展目标
(1)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5年)明确了城镇化发展目标,旨在推动我国城镇化进程迈向更高水平。具体目标包括:到2025年,城镇化率达到65%左右,城镇人口达到9亿左右;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步增长;新型城镇化质量显著提升,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环境更加宜居,城市安全更加可靠。
(2)在此基础上,规划提出了以下具体目标:一是优化城市规模结构,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支撑、小城镇为补充的城市体系;二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农业转移人口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益,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三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3)此外,规划还强调要加快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区域协调,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这些目标的实现,将进一步提高我国城镇化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1.2城镇化发展原则
(1)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5年)在城镇化发展原则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方针,旨在确保城镇化进程的有序推进和可持续发展。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城镇化的核心目标,关注居民生活品质提升,实现全体人民共享城镇化发展成果。其次,坚持全面协调,统筹兼顾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构建和谐宜居的城镇环境。
(2)规划强调坚持绿色发展,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构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同时,坚持创新驱动,发挥科技创新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引领作用,培育新型城镇化发展动能,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此外,规划还明确要坚持开放共享,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城市间交流互动,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3)在实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规划强调要尊重客观规律,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同时,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法治保障,确保城镇化进程的规范化、法治化。此外,规划还要求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级政府责任,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格局,确保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1.3城镇化发展空间布局
(1)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5年)对城镇化发展空间布局进行了明确规划,旨在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规划提出,优化城市群布局,重点发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世界级城市群,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心城市。同时,支持中西部地区培育壮大城市群,形成若干具有区域带动作用的城市群。
(2)在城镇体系布局上,规划强调构建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支撑、小城镇为补充的城镇体系。鼓励大城市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支持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特色产业,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此外,规划还提出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强城乡规划衔接,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3)规划明确了区域发展重点,推动重点区域协同发展,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同时,规划强调要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功能区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在空间布局上,规划提出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合理划分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实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
二、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2.1优化城市规模结构
(1)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5年)明确提出,优化城市规模结构是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规划强调,要根据不同城市的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和区位条件,合理确定城市规模,避免盲目扩张。具体措施包括:有序推进大城市建设,提升大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龙头作用;支持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增强其产业支撑和就业吸纳能力,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城镇体系。
(2)规划提出,要优化城市规模结构,重点发展城市群,培育壮大中心城市,提升城市群的辐射带动能力。同时,要推动城市间协同发展,加强城市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产业分工协作,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城市发展格局。此外,规划还强调要加强对城市规模结构的动态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优化城市规模结构,确保城镇化进程的可持续发展。
(3)在优化城市规模结构的过程中,规划强调要注重城市特色发展,鼓励城市根据自身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和特色产业,形成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同时,要加强城市空间规划,合理布局城市功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防止城市无序蔓延。此外,规划还提出要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为优化城市规模结构提供有力保障。
2.2推进城市紧凑发展
(1)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5年)明确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