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弹性城市节能规划技术指南》团体标准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与城市化进程加速,传统城市水系统与能源
管理模式面临严峻挑战。传统排水设施难以应对极端降水引发的内涝、
水资源短缺与热岛效应,同时能源消耗居高不下。现有城市规划标准多
聚焦单一领域,缺乏对水-能协同优化的系统性指导,导致海绵城市建设
与节能目标脱节。此外,技术层面存在规范碎片化、指标不统一等问题,
如雨水回用与再生能源结合不足、生态设施节能效益量化缺失,制约了
低碳韧性城市目标的实现。
《水弹性城市节能规划技术指南》团体标准的制定,首次将“水弹
性”与“节能降碳”理念深度融合,填补了跨领域协同规划的技术空白。
通过构建量化指标体系,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分布式能源与智慧水务技
术的集成应用。该标准可为地方政府提供科学决策工具,促进城市水资
源循环利用与能源系统低碳转型,助力“双碳”目标落地,同时增强城
市气候适应能力,形成可复制的可持续发展范式。
(二)编制过程
为使本标准在水弹性城市节能规划市场管理工作中起到规范信息化
管理作用,标准起草工作组力求科学性、可操作性,以科学、谨慎的态
度,在对我国现有水弹性城市节能规划市场相关管理服务体系文件、模
式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充分验证资料、反复讨论研究和修改,最终
确定了本标准的主要内容。
标准起草工作组在标准起草期间主要开展工作情况如下:
1
——
1、项目立项及理论研究阶段
标准起草组成立伊始就对国内外水弹性城市节能规划相关情况进行
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同时广泛搜集相关标准和国外技术资料,进行了大
量的研究分析、资料查证工作,确定了水弹性城市节能规划市场标准化
管理中现存问题,结合现有产品实际应用经验,为标准起草奠定了基础。
标准起草组进一步研究了水弹性城市节能规划需要具备的特殊条件,
明确了技术要求和指标,为标准的具体起草指明了方向。
2、标准起草阶段
在理论研究基础上,起草组在标准编制过程中充分借鉴已有的理论
研究和实践成果,基于我国市场行情,经过数次修订,形成了《水弹性
城市节能规划技术指南》标准草案。
3、标准征求意见阶段
形成标准草案之后,起草组召开了多次专家研讨会,从标准框架、
标准起草等角度广泛征求多方意见,从理论完善和实践应用多方面提升
标准的适用性和实用性。经过理论研究和方法验证,起草组形成了《水
弹性城市节能规划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
(三)主要起草单位及起草人所做的工作
1、主要起草单位
协会、企业等多家单位的专家成立了规范起草小组,开展标准的编
制工作。
经工作组的不懈努力,在2025年4月,完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的编
写工作。
2、起草人所做工作
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在广泛调研、查阅和研究国际标准、国家标准、
2
——
行业标准的基础之上,形成本标准草案稿。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一)标准编制原则
本标准依据相关行业标准,标准编制遵循“前瞻性、实用性、统一性、
规范性”的原则,注重标准的可操作性,本标准严格按照《标准化工作指
南》和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
求进行编制。标准文本的编排采用中国标准编写模板TCS2009版进行
排版,确保标准文本的规范性。
(二)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本标准报批稿包括8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弹性城市节能规划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规划技术
框架、关键技术要求、实施与管理、效果评估与优化。
本文件适用于水弹性城市节能规划。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50513城市水系规划规范
GB/T50596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GB/T51345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