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小学生项目化学习力培养策略.docx
文件大小:41.43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6-10
总字数:约4.5千字
文档摘要

小学生项目化学习力培养策略

【摘要】新课程改革提倡在教学中采用项目式学习。文章阐述了项目化学习力的内涵、意义及培养策略;重点提出了小学生项目化学习力的四个培养策略,即创设真实情境,激发项目化学习动力;推进持续探索,增强项目化学习毅力;优化项目学习设计,提高项目化学习能力构建合作学习场域,培养项目化学习创造力。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力策略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改革提倡项目化学习,学生在参与项目化学习过程中会形成和发展一种相对稳定的内在心理品质即项目化学习力。项目化学习力是项目化学习本身的一种功能属性。本文基于项目化学习特征提出小学生项目化学习力,其主要包括:项目化学习动力、项目化学习毅力、项目化学习能力以及项目化学习创造力。具备良好的项目化学习力的人在面对真实的问题情境时,会产出强烈的探究动机,对问题进行深入持续的探索,形成对问题的创造性解决。项目化学习力是未来社会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一种核心竞争力。

一、创设真实情境,激发项目化学习动力

项目化学习动力主要是指项目化学习中基于真实问题情境激发的学生探究动机。项目化学习是从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开始的。为了使情境真实,通常可以采取利用生活素材、联系社会热点、模拟实际情境、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跨学科的真实问题情境等策略。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有三种路径:①从学科到问题。它是指教师从学科的逻辑知识体系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提出本质问题,再迁移到具体问题情境中。本质问题比较抽象,易概括,恰当的问题情境比较宽泛丰富,需要教师具备敏锐的应用意识。②从问题到学科。学生身边有大量的真实问题,如学校组织去秋游,如何设计一份秋游方案?如何利用学校的一块空地设计并铺设草坪美化校园环境?运动会上400米跑步,每人起跑线不一样公平吗?教师提出并筛选出有价值的适合学生目前发展水平的真实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③从学科和问题同时出发去寻找它们之间的“结合点”。基于抽象的本质问题去寻找合适的问题情境这种路径需要敏锐的问题意识,其中困难重重。基于问题情境探寻学科本质这种路径因为问题的随机性,不一定符合教材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科和问题同时出发去寻找它们之间的结合点,使创设出来的问题情境既指向学科本质概念又具有真实性、开放性、趣味性和挑战性。

例如,在“节约午餐”这个数学学科的项目学习中,真实性的问题情境就是由学生提出且契合学科逻辑的。学生发现学校午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尽管学校经常教育学生不要浪费,也贴了光盘行动的提醒标语,可是教育效果不明显。于是,学生就想制定一份打动人心的节约午餐的行动方案。首先,这个问题情境发生在校园,它是真实的。其次,项目的成果是制定节约午餐的行动方案,这个行动方案的具体策略是开放的,可以有不同的方案。有趣性体现在他们制定的方案不仅要能“打动人心”,而且方案经过评估后会在学校实施。对于小学生来说完成这项任务具有挑战性,他们需要利用数学学科核心知识和能力调查午餐浪费现状、浪费原因,提出节约方案。为了使方案能够起到宣传教育效果,他们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尽可能从数学学科的角度“打动人心”。

在项目化学习中,真实问题情境经过提炼转化后就是驱动性问题。驱动性问题更加凸显真实、开放、有趣、有挑战性的特征。同时它蕴含着项目的成果,是项目化学习的主要目标。目标越明确,指向性就越清晰,学生的探究动机就越强。因此,有必要对驱动性问题进行Tg1YkAXgKxmKXbf4wk4y+w6dT9Yw767caGAIIL0Q7xM=界定,明确成功标准和限制条件。在“节约午餐”这个项目中,它的成功标准就是制定节约方案,限制条件就是“打动人心”。学生需要进一步讨论什么样的方案符合标准,以及方案如何打动人心,依此建立成果评价量规。

二、推进持续探索,增强项目化学习毅力

项目化学习毅力是指在项目化学习活动中,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围绕驱动性问题的解决持续不断地进行探索形成的一种内在品质,它包括学生在项目化学习中表现出的持久力、专注力、自制力、抗挫折力等品质。学生完成一个项目活动快的需要几天,慢的会持续几周,在探索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在与同伴积极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提出新的、更多的问题,不断地寻求更多的资源支持并调整自己的解决方案,有的时候需要推倒重来,重新设计。他们要有战胜困难的自信心,自觉地调整自己,要对需要解决的问题保持持久的热情。本质上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突破障碍的过程,也是一个提升学生项目化学习毅力的过程。因此,项目化持续探索的过程就是增强学生项目化学习毅力的过程。

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通常可以采取一些策略增强学生的项目化学习毅力。①强化项目化学习动力。人的行为是由做事动机支配的,主观能动性是必不可少的。当有了高质量的驱动型问题和一个值得为之奋斗的项目目标时,动力也会随之增强,这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