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设计.doc
文件大小:18.5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6-10
总字数:约3.61千字
文档摘要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设计

《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少年中国说(节选)》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文章是梁启超先生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所作。当时,中国正处于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严重的时期,作者以激昂的笔触,唤起中国少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表达了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文章语言气势磅礴,多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如“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等语句,层层递进,读来令人心潮澎湃。它不仅是一篇激励人心的文章,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极好素材。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少年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担当意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泻、鳞、惶”等生字,理解“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等重点句子的含义。

2.能够熟练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部分段落。

3.掌握文中运用的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并能体会其表达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默读、批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学习作者层层递进阐述观点的写作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意识到少年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责任。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如“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等。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感受其磅礴的气势。

(二)教学难点

1.理解少年与中国之间的深刻关系,把握文章所表达的主旨。

2.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当时的爱国情怀,并能将这种情感内化为自己的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节奏和气势,理解文章的内涵。

2.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深入理解课文。

3.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先播放一段关于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的视频片段(如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看到这样的画面,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说出愤怒、难过等感受)

(2)教师接着说:“在那样一个黑暗的时代,有许多爱国志士站了出来,想要拯救中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其中一位爱国志士梁启超先生所写的《少年中国说(节选)》。”(板书课题)

(3)教师简单介绍梁启超先生:“梁启超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在戊戌变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国家面临重重危机的时候,他写下了这篇充满激情的文章。”

2.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和字典,初步理解课文大意。同时圈出生字词。

(3)教师出示生字词,如“泻(xiè)、鳞(lín)、惶(huáng)、哉(zāi)”等,先带拼音认读,指名学生读,然后去拼音认读,开火车读。

(4)对于一些难写的生字,如“鳞”,教师在黑板上进行范写,强调左边的“鱼”字旁最后一笔横要变成提,右边的“粦”的笔画顺序。学生在练习本上进行书写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和错误写法。

(5)再次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然后请几位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归纳:这篇文章主要论述了少年与中国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期望和对中国少年的激励。

3.课程指导

(1)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

(2)学习第一段“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教师提问:“同学们,从这一段中你们能看出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吗?”(引导学生回答出作者认为少年承担着国家兴亡的全部责任)

-教师进一步提问:“那这里用了很多‘少年……则国……’这样的句式,有什么作用呢?”(引导学生体会这种排比句式的作用,即增强语势,层层递进地阐述了少年与国家的密切关系)

-教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读出坚定、激昂的语气。

(3)学习第二段“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