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天窗》教案设计.doc
文件大小:20.5 K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6-10
总字数:约4.37千字
文档摘要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天窗》教案设计

《天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天窗》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作者茅盾先生通过描写乡下孩子们透过天窗所看到、所想象到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对大自然奥秘的向往与追求,展现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课文语言生动,充满童真童趣,如“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这句反复出现,强调了天窗在孩子们心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文中描写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的雨脚、闪电,以及由此产生的丰富想象,如“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这么十倍百倍”,细腻地刻画了孩子们的心理活动。这篇课文不仅有助于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慰、藉”等3个生字,会写“慰、藉、卜”等10个字,能正确读写“慰藉、扫荡”等13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天窗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描写的情景,感受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批注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天窗对于孩子们的意义,体会文中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

-学习文中描写孩子们透过天窗看世界并产生丰富想象的部分,如“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感受作者语言的生动形象。

2.教学难点

-理解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的深刻含义,体会这种慰藉中所蕴含的孩子们对自由和大自然的向往。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孩子们由天窗所产生的想象背后的情感因素。

四、教学方法

1.朗读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等,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例如,在讲解孩子们透过天窗想象到的情景时,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段落,读出那种新奇和兴奋的感觉。

2.情境教学法

-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如在讲解孩子们在雨天透过天窗想象外面世界的部分,可以播放一段下雨的声音,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是文中的孩子,透过天窗看到雨滴、闪电等,从而更深入地体会孩子们的心理活动。

3.问题引导法

-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为什么说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的和想象到的有什么不同?”等,促使学生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4.小组合作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如“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慰藉在现代社会中是否还有类似的情况?”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互相启发,拓宽思维。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在你们的房间里,有没有一扇特别的窗户呢?今天我们要走进著名作家茅盾先生的童年,去看看他记忆中的一扇特殊的窗户——天窗。(板书课题:天窗)

-教师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可能会提出:“天窗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要有天窗?”“天窗有什么特别之处?”等问题。

-教师:那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2.初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边读边圈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如“慰、藉、卜”等,纠正读音。

-对于容易读错的字,如“藉”(jiè),进行重点强调。

-开火车读词语,如“慰藉、扫荡、威力、锐利、河滩、帐子、闪烁、蝙蝠、霸气十足”等,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认读。

-再读课文,要求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回答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课文主要写了在乡村里一个小方洞般的天窗,在不同的天气和时间里给孩子们带来的欢乐和慰藉。

3.精读课文,初步理解

-学习第1-3自然段。

-教师:请同学们默读第1-3自然段,思考一下天窗是什么样的。

-学生默读后回答:天窗是在屋顶开的一个小方洞,装着一块玻璃。

-教师:那为什么要开这样一个天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