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琥珀》教案设计.doc
文件大小:23 KB
总页数:11 页
更新时间:2025-06-10
总字数:约5.71千字
文档摘要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琥珀》教案设计

《琥珀》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琥珀》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自然奥秘,科学探索”,这篇课文通过推测一块琥珀的形成过程,生动地介绍了琥珀形成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课文既有生动的描写,又有科学知识的渗透,文中的描写生动形象,如“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这部分内容让学生仿佛看到了琥珀中的小昆虫,有助于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同时,文章通过合理的推测展现了科学思维,如根据琥珀中苍蝇和蜘蛛的状态推测出当时的情景,为学生提供了科学探究的范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琥、珀”等13个生字,会写“怒、吼”等15个字,能正确读写“怒吼、松脂”等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形成的必备条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作者推测琥珀形成过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形成的必备条件。这是因为这是课文的核心内容,只有掌握了琥珀的形成过程,才能深入理解课文所传达的科学知识。例如,课文中详细描述了松脂球的形成过程:“夏天,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绿叶在树上飒飒地响。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光里快乐地飞舞。后来,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一股松脂的香味。那个小苍蝇停在一棵大松树上。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它飞了大半天,身上已经沾满了灰尘。忽然,有只蜘蛛慢慢地爬过来,想把那只苍蝇当作一顿美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发亮,慢慢流下来。最后,松脂球形成了,里面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通过对这段文字的详细解读,学生才能明白松脂球形成的各个环节以及所需的条件。

-学习作者推测琥珀形成过程的方法。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作者根据琥珀的样子推测出过去发生的事情,如从琥珀中苍蝇和蜘蛛的姿态推测出它们挣扎的情景,这种推测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基于科学知识和合理的逻辑。

2.教学难点

-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推测的。这需要学生理解科学推测与想象的区别,例如,推测琥珀形成的过程需要依据松脂的特性、昆虫的习性等科学知识,而不是毫无根据的想象。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分析课文中的细节,如“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这里作者对时间的描述体现了琥珀形成的漫长过程,是基于科学事实的推测,要让学生体会到这种科学推测的严谨性。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

-在讲解琥珀形成的科学知识,如松脂的特性、琥珀形成的地质条件等时,采用讲授法,直接向学生传授准确的知识信息。例如,向学生讲解松脂是松树分泌的一种黏稠液体,在合适的温度下会流动,这是琥珀形成的重要物质基础。

2.讨论法

-组织学生讨论琥珀形成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苍蝇和蜘蛛是如何被裹进松脂球的。让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例如,教师提出问题:“大家认为苍蝇和蜘蛛被裹进松脂球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呢?”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寻找证据进行讨论。

3.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在讲解琥珀形成过程时,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远古森林的场景:“想象一下,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阳光炽热地烘烤着大地,一片茂密的森林里,松树高大挺拔,松脂在树干上缓缓流淌。一只小苍蝇在树林间快乐地飞舞着,突然,一只蜘蛛悄悄向它靠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当时的环境中,有助于理解琥珀的形成。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琥珀的实物图片、琥珀形成的动画等,直观地向学生呈现琥珀的外观和形成过程,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展示一块琥珀的实物或者图片(如果没有实物,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高清图片),然后问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