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鹿角和鹿腿》教案设计.doc
文件大小:21 K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6-10
总字数:约4.59千字
文档摘要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鹿角和鹿腿》教案设计

《鹿角和鹿腿》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鹿角和鹿腿》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伊索寓言》相关内容改编的。故事讲述了一只鹿在池塘边欣赏自己美丽的鹿角,抱怨难看的鹿腿,然而在遇到狮子追捕时,鹿腿帮助它逃生,而美丽的鹿角却差点让它送命的故事。教材通过这个故事,旨在让学生明白事物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不能只看外表的美丑来判断事物的好坏这一深刻的道理。课文情节曲折,富有戏剧性,语言生动形象,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与学习。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称、禁”等10个生字,会写“鹿、塘”等12个字,会写“池塘、痛快”等14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鹿的心情变化。

3.能根据提示讲故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鹿的思想变化过程。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分析与感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明白事物各有长短,不要只看外表,更要注重内在价值的道理。

2.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2.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二)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故事中的深刻寓意,理解外表美与实用价值之间的关系。

2.能够根据提示,完整、生动地讲述这个故事。

四、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鹿的心情变化,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情境教学法: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如森林中的场景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故事。

3.讨论法:组织学生对鹿的角和腿的不同价值进行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动画等直观手段,展示鹿的角和腿的特点,以及鹿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五、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简单的鹿的轮廓,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动物吗?”(引导学生回答出“鹿”)

(2)接着教师说:“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关于鹿的非常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里鹿有一对特别的角和四条腿,那这角和腿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鹿角和鹿腿》。”(板书课题)

2.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在范读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以及句子的停顿和语调。例如,读到“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时,要把鹿的那种自我欣赏的语气读出来。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圈出生字词。

(3)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带拼音出示生字词:“匀称、不禁、皱眉、珊瑚、配得上、抱怨、逼近、撒开、凶猛、挣脱”,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其他学生跟读。

-去拼音认读,开火车读。对于容易读错的字,如“称”(在“匀称”中读“chèn”)、“禁”(在“不禁”中读“jīn”),进行重点强调。

-交流识字方法。例如,“皱”字,可以通过字形来记忆,左边是“刍”,右边是“皮”,皮肤起褶皱,就是“皱”;“撒”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把“散”的反文旁换成提手旁。

(4)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要求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1-4自然段

-指名读第1自然段,教师提问:“这一自然段给我们介绍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出介绍了丛林中有一只鹿,他在池塘边欣赏自己的倒影)

-学生自由读第2-4自然段,思考:鹿是怎么看待自己的角和腿的?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鹿对角的看法的句子,如“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教师问:“从这句话中,你能感受到鹿对角是什么样的态度?”(学生可能会回答出“喜爱、欣赏”等)教师再追问:“那他为什么会这么喜欢自己的角呢?”(让学生体会角的美丽,像珊瑚一样精美别致)

-接着找出描写鹿对腿的看法的句子,“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教师提问:“从鹿的表情和话语中,你能体会到他对腿的态度吗?”(学生回答出“嫌弃、讨厌”等)教师引导学生模仿鹿的表情和语气来读这句话,感受鹿的不满情绪。

(2)分角色朗读第1-4自然段。一名学生读鹿的话,一名学生读旁白,其他学生认真听,读完后进行评价。评价可以从读音是否准确、语气是否恰当等方面进行。例如,有学生评价读鹿的话的同学说:“你读鹿欣赏自己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