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设计.doc
文件大小:18.5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6-10
总字数:约3.68千字
文档摘要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设计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有趣的科普童话。文章讲述了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惊险经历,蟋蟀青头在这个过程中利用自己的知识帮助红头脱离危险。这篇课文情节生动有趣,将科学知识巧妙地融入到故事之中,让学生在阅读故事的同时,了解牛的反刍现象。课文语言生动,对话描写丰富,适合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来体会不同角色的心情和情感,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会写“旅、咱”等12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3.理解青头为救红头所做出的努力,体会青头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同时了解牛的反刍现象。

4.能体会到朋友之间的友情,明白在危险时刻不慌张,要用知识战胜困难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掌握“旅、咱”等12个字的书写,理解并运用“旅行、要好”等14个词语。

-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头和红头的对话,感受它们的心情变化。

-了解牛的反刍现象这一科学知识。

2.教学难点

-理解青头在红头遭遇危险时表现出的临危不惧和运用知识的智慧,体会它们之间深厚的友情。

-如何引导学生将故事情节与科学知识自然地联系起来,让学生理解牛反刍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

-在讲解生字词时,通过分析字形、字义等方法,让学生准确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例如在讲解“旅”字时,可说明左边的“方”表示旗帜,右边的“?”和人有关,本义是军队编制单位,这里指旅行。

2.朗读法

-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课文的情感和语言之美。特别是分角色朗读,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

3.讨论法

-在理解青头和红头的友情以及牛的反刍现象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中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例如在讲解红头在牛肚子里的经历时,可以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是红头,在黑暗、闷热的牛肚子里会有怎样的感受。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出去旅行过呀?都去过哪些地方呢?”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旅行经历。

-教师接着说:“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次特别的旅行,这次旅行不是在美丽的风景区,而是在牛肚子里!”然后板书课题《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师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可能会问:“谁在牛肚子里旅行?”“怎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呢?”“在牛肚子里旅行会怎么样呢?”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记录和总结。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圈出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出示生字词:

-带拼音读:教师指名学生认读生字词,如“咱们(zánmen)、偷偷(tōutōu)、答应(dāyìng)”等,读对的同学给予表扬,读错的同学进行纠正。

-去拼音读:开火车读生字词。火车头从一组的第一位同学开始,依次读生字词,如果读错了,后面的同学进行纠正,然后由纠正的同学继续当火车头读下一个生字词。

-交流识字方法:

-加一加:“咱”是“口”加“自”;“偷”是“亻”加“俞”。

-换一换:“答”把“合”换成“各”就变成了“名”,让学生理解字与字之间的联系。

-游戏巩固生字:

-“生字大闯关”:教师在黑板上画几个关卡,每个关卡对应一个生字,让学生认读生字,如果读对了就可以闯过一关。

-“找朋友”:将生字和对应的拼音卡片分发给不同的学生,让他们找到自己的朋友(生字和拼音相对应)。

3.精读课文,初步理解内容

-再读课文,思考:谁在牛肚子里旅行?是怎么进去的?

-指名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红头和青头是一对好朋友。一天,红头在和青头玩捉迷藏的时候,不小心被牛吃到嘴里了。”

-教师提问:“红头被牛吃到嘴里后,它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找出描写红头心情的句子,如“红头拼命叫起来:‘救命啊!救命啊!’”引导学生体会红头此时的惊恐。

第二课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