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雨》教案设计.doc
文件大小:22 K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6-10
总字数:约5.23千字
文档摘要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雨》教案设计

《秋天的雨》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秋天的雨》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课文的语言优美,富有诗意,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生动地描绘出秋天的特点。例如“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将秋天的雨比作钥匙,形象地写出了秋雨开启秋天的作用。这些优美的语句有助于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地领略秋天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钥、匙”等10个生字,会写“盒、颜”等13个字,会写“清凉、留意”等14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能仿照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写法,从几个方面写一种事物。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秋天的美好。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秋天的雨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

-背诵第二自然段。

-引导学生感受和体会文本中描写秋天的美妙语句。例如,“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这些语句通过形象的比喻,生动地写出了秋天树叶的变化,是学生需要重点理解和体会的内容。

2.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从多个方面描写事物的写作方法,并能进行仿写。

-如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深入感受秋天的美,将抽象的美感转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而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学方法

1.朗读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等,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秋天的美。

2.情境教学法

-创设秋天的情境,如播放秋天的音乐、展示秋天的图片等,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秋天之中,更直观地感受秋天的景色。

3.讨论法

-组织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讨论,如秋天的雨给植物、动物和人们带来了哪些变化,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读写结合法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仿写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先播放一段轻柔的音乐,同时在多媒体上展示秋天的风景图片(有金黄的稻田、火红的枫叶、飘落的银杏叶等),然后说:“同学们,听着这轻柔的音乐,看着这些美丽的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吗?”(学生回答:秋天)。

2.教师接着说:“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它就像一位神奇的画家,给大自然带来了许多变化。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秋天有关,这篇课文的名字叫《秋天的雨》。”(板书课题)

3.教师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如“秋天的雨是什么样的?”“秋天的雨会做什么?”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教师先让学生打开课本,翻到《秋天的雨》这一课,然后说:“同学们,现在老师先来读一遍课文,你们要认真听,注意老师的读音和停顿。”教师在范读过程中,要注意读出秋天的雨的轻柔、舒缓的感觉,同时要强调生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教师说:“现在轮到你们自己读课文了。大家要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先圈出来,然后问问同桌或者老师。”学生开始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朗读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3.学习生字

-出示带有拼音的生字:“钥、匙、缤、枚、频、勾、喇、叭、厚、曲”。

-教师说:“同学们,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课文中的生字。首先,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读这些生字。”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教师采用指名读、小老师领读等方式,让学生认读生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记住这些生字吗?”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识字方法,如“钥”和“匙”可以联系生活中钥匙的样子来记忆;“缤”可以通过“滨”字换偏旁来记忆等。

-去掉拼音,开火车读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