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案设计.doc
文件大小:23 KB
总页数:11 页
更新时间:2025-06-10
总字数:约5.41千字
文档摘要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案设计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节选自英国作家笛福的同名小说。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在一次航海中遭遇风暴,漂流到一个荒岛上,在岛上独自生存了28年的故事。课文节选部分通过描写鲁滨逊初到荒岛时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活动,展现了他坚韧不拔、积极乐观的人物形象。教材选编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鲁滨逊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学习他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是对名著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惧、凄、寞”等14个生字,理解并掌握“天涯海角、前所未闻”等词语。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克服困难的经历。

-学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提高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滨逊的心理变化。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鲁滨逊在困境中积极乐观、勇敢坚强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在面对困难时的坚强意志。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经历,体会他积极乐观的心态。

-学习鲁滨逊解决困难的方法,如建造住所、种植粮食等,理解这些行为背后所体现的生存智慧。

-掌握生字词的读写和理解。

2.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鲁滨逊的心理变化过程,从他的思想转变中体会其顽强的意志品质。

-引导学生思考鲁滨逊的经历对自己的启示,如何将这种精神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

-在讲解生字词、文学常识以及重点语句时,教师采用讲授法,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确保学生准确掌握基础知识。例如,在讲解“惧、凄、寞”等生字时,教师详细讲解字形、字音、字义,帮助学生正确书写和理解。

2.问题引导法

-通过设置一系列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如“鲁滨逊初到荒岛时面临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鲁滨逊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主动探究。

3.小组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交流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例如,在讨论鲁滨逊的生存智慧时,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

4.情境教学法

-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荒岛之上,面临鲁滨逊所遇到的困难,会有怎样的感受和应对方法,从而加深对鲁滨逊精神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时候,这些困难会让我们感到无助和绝望。但是,有一个人,他在面临绝境时,却展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和智慧。他独自在一个荒岛上生活了28年,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

2.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3.教师介绍作品背景:“《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的代表作。这部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在航海途中遭遇风暴,漂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在岛上独自生活了28年,最终成功返回故乡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走进鲁滨逊的荒岛生活。”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教师在范读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感受课文的节奏和语气。

-教师边读边提醒学生注意一些容易读错的字,如“畜(xù)养”不要读成“chù养”。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扫除生字词障碍。

-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读音错误。

3.检查生字词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如“畏惧、凄凉、寂寞、宴会、缺乏、书籍、聊以自慰”等。

-指名学生认读,其他学生纠正错误。

-教师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生字词进行重点讲解。例如,“聊以自慰”这个词,教师解释其含义为“姑且用来安慰自己”,并让学生用这个词造句,加深理解。

4.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读完这篇课文,你能简单地说一说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情况吗?”

-学生尝试概括,教师给予指导。例如,教师提示学生可以从鲁滨逊初到荒岛时的感受、遇到的困难以及他的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概括。

-教师总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先找出文章中的关键人物、事件,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梳理。

(三)课程指导

1.分析鲁滨逊初到荒岛时的心理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段,提问:“鲁滨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