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藏戏》教案设计
《藏戏》教案
一、教材分析
《藏戏》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先用三个排比句概括介绍藏戏主要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接下来详细写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紧接着介绍藏戏中面具的颜色象征意义,最后简略地说明藏戏的其他特色,如舞台简朴、剧情靠说唱等。课文语言丰富多样、生动传神,大量运用排比、反问、比喻等修辞手法,如“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形象地描绘出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衬托出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这篇课文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藏戏这一独特的民族艺术形式,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阅读和分析略读课文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默读课文,能说出藏戏的主要特色。
-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学习作者生动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梳理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开篇概括主要特点,然后再详细叙述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藏戏的独特魅力,体会藏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理解课文中关于藏戏特色的描述。
-学习作者开篇用排比句概括藏戏特点的写法。
-原文中对藏戏特色的描述非常详细,例如“藏戏的面具颜色鲜明、象征着不同的身份和性格。白色代表纯洁,红色代表威严,绿色代表柔顺,黄色代表吉祥等等。”让学生准确理解这些特色是教学重点之一。
2.教学难点
-理解藏戏中面具颜色象征意义背后所蕴含的藏族文化内涵。例如,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白色在藏族文化中代表纯洁,这需要结合藏族的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等知识,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体会作者在介绍藏戏时所表达出的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自豪之情,并能在阅读中受到感染,这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四、教学方法
1.默读法
让学生通过默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梳理藏戏的形成和特色。在默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边读边圈点批注,标记出关键信息。例如,在理解藏戏特色时,默读课文中关于“戴着面具演出”这一特色的段落,找出面具的种类、颜色象征意义等关键内容。
2.问题引导法
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藏戏的形成与唐东杰布有什么关系?”“藏戏的面具颜色象征意义是如何体现藏族文化的?”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深入理解课文。
3.小组合作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例如,在讨论藏戏特色时,让小组成员分享自己找到的信息,互相补充,然后汇总出藏戏的主要特色。在讨论面具颜色象征意义背后的文化内涵时,小组内成员可以分享自己所了解的藏族文化知识,共同探讨。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展示藏戏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藏戏的魅力。如在介绍藏戏的演出形式时,播放一段藏戏演出的视频,让学生更真切地看到演员戴着面具、没有舞台的演出场景。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播放一段藏戏的视频片段(大约2-3分钟),视频内容包含藏戏演员戴着面具表演、独特的舞台形式以及富有特色的唱腔等。播放前,教师说:“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领略一种非常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来自遥远的青藏高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请大家认真观看。”
2.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看了这个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艺术形式吗?”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初步感受,如觉得很神秘、很新奇等。然后教师揭示课题:“这就是藏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藏戏的课文,一起走进这一独特的民族艺术。”
(二)初读课文
1.教师提出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借助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来解决。”学生开始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关注学生的朗读情况,个别指导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2.读完课文后,教师检查学生的生字词掌握情况。教师出示一些生字词,如“吞噬(tūnshì)、雄浑(húnzhuó)、压抑(yāyì)、敦厚(dūnhòu)、演绎(yǎnyì)”等,先指名读,然后让其他学生进行纠正和评价。对于容易读错的字词,教师进行重点强调和范读。
3.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提问:“同学们,读完课文后,谁能简单地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