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夏天里的成长》教案设计
《夏天里的成长》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夏天里的成长》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围绕中心意思来写。这篇课文开篇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句引领全文,然后分别从动植物的生长、山河大地等事物的“长”以及人的成长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课文通过列举生物和非生物在夏天里迅速生长的现象,告诉人们要把握时机、珍惜时间,“尽量地用力地长”。文章语言简洁明快,结构清晰,如“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长。”生动地描绘出夏天里生物生长的特点。这些特点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如何围绕中心意思组织材料进行表达。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棚、苔”等9个生字,会写“棚、架”等13个字,会写“夏天、生长”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了解作者围绕中心意思写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圈点批注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中描写的夏天里万物生长的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夏天里万物生长的蓬勃生命力,懂得珍惜时间,积极进取。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夏天里万物迅速生长的特点。
2.学习作者围绕中心意思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难点
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2.体会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引导学生将自然现象与人类成长相联系,感悟珍惜时间、积极进取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
(一)朗读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朗读、指名朗读、齐读等,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韵律。
(二)问题引导法
设置一系列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深入理解课文。例如,在讲解夏天里万物生长的特点时,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生物在夏天里是飞快地长、跳跃地长、活生生地长?”
(三)情境教学法
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如在讲解生物生长时,可以展示一些夏天里动植物生长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
(四)小组合作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讨论问题、交流想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例如,在分析作者围绕中心意思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时,让小组合作找出文中围绕中心句展开叙述的各个方面。
五、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引导:“同学们,一提到夏天,你们会想到什么呢?是炎热的太阳、美味的冰淇淋,还是可以尽情玩耍的暑假?今天,我们要走进一篇课文,去看看作家笔下夏天里独特的景象。”
(2)板书课题“夏天里的成长”,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3)提问学生:“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想知道夏天里有哪些东西在成长呢?”鼓励学生自由发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圈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3)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出示生字词:“棚架、苔藓、草坪、甘蔗、瀑布、增加、缝隙、谚语、软绵绵”。
-带拼音指名读,纠正读音。如“苔藓”的“藓”读三声,“甘蔗”的“蔗”读轻声。
-去拼音开火车读,加强记忆。
-交流识字方法。例如,“棚”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木+朋=棚;“谚”可以联系“谚语”的含义,即民间流传的固定语句来记忆。
(4)指导书写生字。
-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和笔画特点。如“架”是上下结构,上半部分的“加”要写得紧凑些;“增”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教师范写易错字,如“蔗”,下面的“甘”要写得扁一些。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书写姿势。
-展示学生的书写作品,进行评价和修改。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夏天里的成长”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的结构。课文主要写了动植物的生长、山河大地等事物的生长以及人的成长这三个方面。
(3)让学生找出文中概括夏天特点的句子,即“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一中心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二)第二课时
1.课程指导
(1)深入研读动植物的生长
-教师引导:“同学们,夏天里动植物是怎样迅速生长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相关段落去看看。”
-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圈画出描写动植物生长的词语和句子。
-交流分享。例如,“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