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步》教案设计.doc
文件大小:18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6-10
总字数:约3.47千字
文档摘要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步》教案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散步》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散步》是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它的语言简洁、平实,但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浓郁的亲情。文章通过描述一家三代人在田野散步的小事,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篇课文在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位置十分重要,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引导学生关注家庭伦理道德,感受亲情的温暖,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散文的写作技巧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体会文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引导学生学习文中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如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等,体会其在表现人物情感方面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文中浓浓的亲情,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的美好品质。

2.激发学生对家庭生活的热爱,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

例如,文中有这样的描写:“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里通过对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简单描述,用“习惯听从”这个短语,生动地表现出家庭中的一种和谐与秩序,我们要引导学生去体会这种简单描述背后的情感内涵。

2.理解文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体会文章所揭示的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教学难点

1.理解文中“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这种情感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2.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平凡小事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情感价值。

四、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体会文中的情感。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范读,指导学生朗读的节奏、语调、重音等。

2.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如“文中哪些细节描写体现了尊老爱幼的情感?”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的情感和哲理,如让学生想象自己是文中的人物,在特定的场景下会有怎样的感受和想法。

五、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先讲述自己小时候和家人一起散步的温馨故事,引起学生的共鸣。

教师:“同学们,老师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段我小时候的回忆。那时候,每到傍晚,我就会和爸爸妈妈还有爷爷奶奶一起去村子里的小路上散步。夕阳的余晖洒在我们身上,大家一边走一边聊天,那种感觉特别温暖。你们有没有和家人一起散步的经历呢?”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然后引出课题《散步》。

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关于散步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先生笔下的家庭散步之旅吧。”

2.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朗读情况,及时纠正读音错误。

(2)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节奏、语调、重音等。例如,“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中,“很听我的话”和“很听她的话”要重读,以突出两代人之间的关系。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这次可以同桌之间互相朗读,互相纠正。

(4)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教师在黑板上列出文中的生字词,如“信服、分歧、取决、一霎、两全、粼粼”等,指名学生认读,然后进行全班齐读。对于容易读错的字,如“霎”(shà),教师要重点强调。

3.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师:“哪位同学能简单地概括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事情,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分歧,最终“我”决定顺从母亲走大路,但母亲又疼爱孙子,让我们走小路,于是我们一家人在温馨的氛围中继续前行。

(3)分析文章的结构。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那这篇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交代散步的地点、人物和缘由;第二部分(第4-7段),描述散步过程中的分歧以及解决分歧的过程;第三部分(第8段),描绘了一幅祖孙三代人在田野上散步的温馨画面,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二)第二课时

1.课程指导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