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数据的整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说出数据整理描述的方法.
2.通过实际问题的学习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图表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选取恰当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4.从学生掌握的数据收集小学对统计图的认识的基础上,引入数据整理的方法,并通过各
种师生活动加深学生对“数据整理”的理解;并使学生会用恰当的统计图表来描述数据,发展学
生初步的统计意识数据处理能力.
5.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中提出问题,既体现知识的连贯性,又体现知识的应用性,通过对数据
整理的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重点是数据的整理方法.
【教学难点】
难点是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情境1]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下面记录了某班级男同学一次立定跳远的成绩:(单位:米)
1.251.401.291.411.271.081.21
1.151.431.321.301.121.431.50
1.361.471.221.241.241.521.39
1.451.311.321.191.351.441.29
1.271.41
(1)根据以上成绩制作统计表;(2)参加立定跳远的男同学一共有人;(3)成绩超过1.29
米的男同学一共有人,占男同学总数的%;(4)成绩在段的男同学人数最多,是人;
(5)这次立定跳远最差成绩是,最好成绩是,它们相差.
[情境2]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在小学我们学过几种统计图?如图,下列四个统计图中,
用来表示不同品种的奶牛的平均产奶量最为合适的是()
1
平均产奶量(升)
平均产奶量(升)
CD
[教学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对数据整理的描述方法.归纳出三
种统计图,并总结出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征.情境1中(1)
成绩1.10?1.20?1.30?14)?1.50?
1.191.291.391.491.59
人数49782
(2)30(3)17;56.7(4)1.20^1.29米;9(5)1.08米;1.52米;0.44米.情境2中统计
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D项.
[教学说明]通过知识的回顾,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连贯性,同时让学生体验用已有知识
解决新问题的成功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数据整理的方法
问题1数据整理的方法有哪些?
问题2三种统计图的特征是什么?
[教学说明]学生通过回顾旧知识,在经过观察、分析、类比后能得出结论.
[归纳结论]数据整理的方法有:统计表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把数据整理成表,同时常用一些统计图来直观地表达整理后得到的结果,使人看后一目了然,统
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
分比.扇形统计图是利用圆扇形来表示整体部分的关系.
二、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根据预测,用世纪中叶我国劳动者构成比例绘制成扇形统计图如图所示,则第一、二、三
产业劳动者的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