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AGE页共NUMPAGES页
第PAGE页共NUMPAGES页
第PAGE页共NUMPAGES页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5.5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课时
共1课时
课型
实验探究课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五章第五节的内容。在学习了电流的概念和电流表的使用之后,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是对电流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也为后续学习欧姆定律、电功率等知识奠定基础。教材中通过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等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充分体现了物理学科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对科学探究的过程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电流的概念和电流表的使用,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对于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学生可能只是有一些模糊的认识,缺乏深入的探究和理解。此外,九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直观、生动的实验现象比较感兴趣,但在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学习目标
学习评价
(一)物理观念
1.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能识别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2.掌握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能运用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科学思维
1.通过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经历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等过程,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归纳法等科学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和评估。
(三)科学探究
1.能根据问题提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2.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能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3.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和交流。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尊重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
2.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串、并联电路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数据记录和处理能力,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展示和交流,评价学生的分析论证能力和表达能力。
4.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的掌握和应用情况。
重点
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2.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难点
1.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2.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主问题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有怎样的规律?
教学准备
1.实验器材:电池组、小灯泡、开关、导线、电流表等。
2.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1.展示生活中一些用电器连接的图片,如节日彩灯、家庭电路中的灯泡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用电器的连接方式。
提问:这些用电器是如何连接的?它们的连接方式有什么不同?
2.复习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概念,让学生画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路图。
3.提出问题:在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会有怎样的关系呢?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二)知识讲解(7分钟)
1.串联电路的特点
(1)结合电路图,讲解串联电路的定义:把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串联电路。
(2)引导学生分析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路径,得出串联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路径的特点。
(3)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串联电路中开关的作用,总结出串联电路中开关控制整个电路,且开关的位置改变不影响其控制作用的特点。
2.并联电路的特点
(1)结合电路图,讲解并联电路的定义:把用电器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并联电路。
(2)引导学生分析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路径,得出并联电路中有多条电流路径的特点。
(3)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和支路开关的作用,总结出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只控制所在支路的特点。
(三)实验探究(20分钟)
1.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1)提出问题: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有什么关系?
(2)猜想与假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