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含答案解析)-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docx
文件大小:961.69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6-10
总字数:约4.89千字
文档摘要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2.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2)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

学习难点:将青铜器和甲骨文的成就置于特定的历史时空中理解其价值,体会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认识劳动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我国在的多个遗址出土了距的铜器,如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了距今4000多年的铜容器残片,甘肃遗址出土了距今约4000年的铜镜。

2.商朝以后,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等发展到,更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其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

3.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当时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铸造技术采用“”,包括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序。到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如,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

二、甲骨文记事

4.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1899年,清朝人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河南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周时代甲骨,其中商代有字甲骨约,单字计个以上,已经识别的字在1500个以上。

5.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官制、刑法、、天文历法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6.甲骨文使用、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中约40%是象形字。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

7.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字。

1.商周既有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甲骨文,也有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也叫铭文或钟鼎文)。

2.钟鸣鼎食:“钟”和“鼎”分别为商周时期青铜乐器和食器,后发展为礼器,是王公贵族身份地位的象征。

3.中国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出现了青铜器。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4.传说黄帝时期仓颉已经创造了文字,只是目前没有任何出土文物可以证明;目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但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探究一:简述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主要功能和主要特点。

探究二:讲述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的表现。

探究三:讲述甲骨文的历史地位。

探究四:甲骨文出现的意义。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名词解释】青铜文明

根据人们使用工具的不同,可以将古代社会的历史划分为石器时代、金石并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青铜时代是指主要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文明,便被称作“青铜文明”。

青铜文明指的是夏商周时期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等各行业的发展。它不仅仅指夏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的发展情况。

1.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的西周青铜器“何尊”,底部铸有铭文122字,其中“宅兹中国,自之乂民”,是关于“中国”一词最早的铭文记载;《诗经·荡》中讽刺周厉王暴虐说:“内避于中国,覃及鬼方。”这说明文物(???)

A.能够完全反映历史真实 B.比文献记载更加真实

C.是研究历史的唯一依据 D.可与文献资料相印证

2.汉朝许慎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六项造字原则举出12个字为例证,其中10个字都见诸甲骨文。由此可见,甲骨文(???)

A.已达到完全成熟的状态 B.记载的内容十分的广泛

C.是世界已知最早的文字 D.奠定了汉字发展的基础

3.据下图可知,甲骨文可以用来研究当时的(???)

A.青铜成就 B.政治制度 C.社会生活 D.审美观念

4.某出土墓殉葬品多达1400多件,仅青铜器一项就有400多件。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