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部编版七下语文
课内文言文专项训练《陋室铭》
一、文学常识填空
1.作者是?唐代?(朝代)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世称“?诗豪?”,选自:?《全唐文》?,我们还学过他的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子云:?扬雄,西汉文学家?。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二、重点字词解释
2.有仙则名?(出名,有名)?????
3.有龙则灵?(灵异,神奇,有灵气)
4.斯是陋室?(这)?????????
5.惟吾德馨(只因为)
6.惟吾德馨?(形容人的品德高尚)??
7.苔痕上阶绿(爬上)
8.草色入帘青(映入)???????
9.谈笑有鸿儒?(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
10.往来无白丁?(没有学问的人)???
11.可以调素琴(弹奏)(朴素,不加装饰的)
12.阅金经?(佛经)????????
13.无丝竹之乱耳?(泛指音乐)
14.无案牍之劳形?(官府的公文)??
15.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身体,身形)
16.何陋之有(疑问代词“什么”)??
17.何陋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8.本文以“惟吾德馨”?统领全篇,并以设喻开头,将“山、水”比喻“陋室”?,将“仙、龙”比喻?“室主”?。
19.本文点明主旨,揭示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0.本文分别从哪些方面表明“陋室不陋”?
从?居室环境、来往客人、日常生活??三方面揭示“德馨”的内涵,突出陋室?“雅”?的特点。
21.作者写“诸葛庐”、“子云亭”的目的是:
把自己的陋室和“诸葛庐”、“子云亭”相类比,表达作者以君子自况的高雅情趣,与“惟吾德馨”相呼应。?
22.本文既说“斯是陋室”又说“何陋之有?”,是否自相矛盾?
不矛盾,“斯是陋室”指的是屋子外在的简陋,“何陋之有”指的是屋主人有高雅的生活情趣,精神上高雅脱俗。?
23.中心思想:
本文托物言志,抒发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体现了作者的豁达与自豪。?
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有什么简陋的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我的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体劳累。
4.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五、理解性默写
(1)作者说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写出作者交友人物高雅的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看出作者生活情趣高雅的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5)本文点睛之笔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六、文言文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甲】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爱莲说(节选)
周敦颐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⑴斯是陋室(这)⑵可以调素琴(调弄,这里指弹奏)
⑶陶后鲜有闻(少)?⑷宜乎众矣(多)
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台阶;草色葱茏,映入帘里。
⑵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1.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3分)
安贫乐道(或“高洁傲岸”,意合即可)
12.两则选文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4分)
甲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文“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