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活动7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情景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喝豆浆时,想把豆浆中的豆渣除去,要怎么办呢?在化学课上,有时也想获得更纯净的物质,如分离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混合物,可以采用结晶法分离。在海水晒盐的过程中,容易混进泥沙等杂质,如何除去食盐中的泥沙呢?今天我们就通过一节实验活动课《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来掌握几种重要的提纯方法。
【自主预习】
粗盐提纯的方法及过程→误差分析。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粗盐是干燥、无腐蚀性的试剂,在称量时应该在托盘天平两端各放置。
2.用量筒量液体时,正确的读数方法是。
3.向量筒内倾倒液体时,若已接近10mL,应用把液体加至10mL。
4.过滤器制作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答案】预学思考
1.质量相等的纸
2.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相平
3.胶头滴管
4.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②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③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在三层滤纸一侧,漏斗下端尖嘴紧靠烧杯内壁
【合作探究】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分组合作完成粗盐提纯的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步:溶解。
①称量:用准确称取5.0g粗盐。
②溶解:用量取10mL水倒入烧杯里,用药匙将粗盐逐渐加入盛有10mL水的烧杯里,并用搅拌,一直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称量剩下的粗盐质量,计算10mL水中约溶解了多少质量的粗盐。
(2)第二步:过滤。
若过滤后的滤液仍然是浑浊的,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
(3)第三步:蒸发。
①将所得澄清滤液倒入里,用加热,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
②当蒸发皿中时,应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4)第四步:计算产率。
将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指定的容器中。将提纯后的精盐与溶解的粗盐作比较,计算出精盐的产率。
1.实验后发现精盐的产率偏小,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产率偏大呢?
2.制取粗盐时,晒盐和煮盐的目的都是通过蒸发盐溶液中的水分使之浓缩。能否通过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来使粗盐晶体析出?
3.本实验中采用的方法利用了氯化钠的哪些性质?考虑到粗盐的来源,你判断这样提纯的盐是否为纯净物?
·方法归纳·
(1)粗盐初步提纯的步骤: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
(2)本实验中使用次数最多的仪器是玻璃棒,其作用依次如下:
①溶解:搅拌,加快粗盐的溶解速率;
②过滤:引流;
③蒸发: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造成液滴飞溅;
④结晶:转移固体。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100g5%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一:下图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利用泥沙难溶于水而氯化钠的性质进行提纯。
(2)操作⑥中的错误是。
(3)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填操作序号)。
(4)操作④中,当观察到时,停止加热。
(5)若得到NaCl的产率与实际值相比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填字母)。
A.过滤时滤纸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把晶体从蒸发皿转移到天平上称量时,有少量粘在了蒸发皿上
D.溶解含有泥沙的NaCl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E.水分没有蒸发干
【答案】任务驱动一
(1)①托盘天平②量筒玻璃棒
(2)①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②滤纸破损;③仪器不干净
(3)①蒸发皿酒精灯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②出现较多固体
课堂讨论
1.偏小:①粗盐未完全溶解就过滤;②倾倒时有部分溶液溅出;③蒸发时液滴飞溅;④蒸发皿中的精盐没有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等
偏大:①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②过滤时滤纸破损,部分泥沙进入烧杯;③蒸发后所得精盐潮湿等
2.不能,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降低温度只能从溶液中析出少量的氯化钠晶体
3.利用了氯化钠易溶于水,熔点、沸点比较高等性质。本实验除去的只是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提纯后的盐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所以不是纯净物
跟踪演练
(1)易溶于水
(2)未用玻璃棒引流
(3)①⑤②③⑥④
(4)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
(5)BCD
·学习小助手·
本节课的重点是粗盐提纯的操作及注意事项。在上实验活动课之前要复习好溶解、过滤等与本节有关的知识点,明确粗盐提纯的实验步骤及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然后在实验室里结合理论进行实验。
·导学建议·
学生之前已经掌握了溶解、过滤等基本操作,有了一定的操作技能,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或演示让学生明确粗盐初步提纯的基本步骤,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