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阳区地名的历史变迁与文化传承》
廊坊市广阳区地名考
一、历史沿革与名称由来
广阳区历史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史记》记载“黄帝制天下,以立万国,始经安墟”,安墟即今
广阳区九州镇北常道村附近。周武王封召公长子于燕,设采邑常道城,秦统一后属广阳郡,郡
治蓟(今北京广安门一带),辖境包括今廊坊市区及周边地区。西汉高祖元年(前206年)
置安次县,治所初设常道城,北魏改称安城县,隋复名安次县,唐贞观八年(634年)迁治常
道城,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移至耿就桥行市南(今九州村)。元中统元年(1260年)升
为东安州,治旧州(今九州村),明洪武二年(1369年)因水患迁治张李店(今光荣村),
九年降为东安县。民国三年(1914年)复名安次县,1950年县城迁至廊坊镇,1989年廊坊
20003
升格为地级市,设安次区。年月,析安次区京沪铁路以北及九州、万庄等乡镇置广阳
区,因境域曾属古代广阳郡,且“广阳”一名无重名,故沿用之。
二、行政区划与街道命名
广阳区现辖5个街道、4个镇及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街道命名多以方位或主干道为依据:
?银河北路街道:因辖区位于银河北路得名。
?爱民东道街道:以爱民东道贯穿辖区得名。
?解放道街道:因解放道纵贯全境得名。
?新开路街道:因辖区内新开路而得名。
?新源道街道:以新源道为核心命名。
镇名由来各具特色:
?南尖塔镇:因境内千佛宝塔寺(俗称尖塔)得名,寺塔位于村北,村居塔南,故名南尖塔
村,镇以村名。
?万庄镇:原名沈家庄,明初山西洪洞移民迁入,因万姓家族兴盛,改称沈万庄,后简化为
万庄。
?九州镇:元代为东安州治所,明迁治后称旧州,2000年更名九州镇,取“九州”寓意地域
广阔。
?北旺镇:原名北汪村,因地势低洼易积水,后取“兴旺”之意改称北旺。
1
三、自然地理与地名关联
广阳区地处永定河冲积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永定河、龙河、凤河等河流穿境而过,深
刻影响地名形成:
?永定河沿岸村落:如河泛村、河口村、河滩村等,因地处永定河泛区或河畔得名。永定河
1698
古称?水,清康熙三十七年(年)定名永定河,泛区是国家蓄滞洪区,沿岸村庄多以
“”“”“”
河滩坝等命名。
?龙河相关地名:龙河为永定河支流,流经三小营、杜各庄等地,部分村落因临河而建得
名,如河洲村、河畔村。
?地形地貌影响:九州镇以砂质潮土为主,部分村庄因地形特征得名,如沙丘残留区的沙窝
村、低洼区的洼子村。
四、历史事件与人文地名
1.抗清与地名:九州镇顺民屯村原名刁民庄,清初因抗清事件,康熙帝改称顺民屯,寓“”“”
意百姓归顺。
2.义和团运动:义和场村名可能与义和团活动相关,廊坊廊坊大捷是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的重要战役,虽未直接关联具体地名,但反映了区域历史背景。
3.非物质文化遗产:炊庄村(属九州镇)因炊庄高腔戏闻名,该剧种为河北仅存的民间高腔
戏,传承300余年,村名炊庄原为爨庄,取烧火做饭之意,后简化为炊庄。“”“”“”
五、现代地名与发展印记
1.1992“”“”
经济技术开发区:年设立,命名体现产业导向,如云鹏道耀华道寓意发展腾飞,
道路命名多结合功能定位,如“兴”字系列(安兴道、华兴道)呼应大兴国际机场。
2.“”“”
大学城:东方大学城位于开发区,以教育产业集聚得名,周边道路如学府路教育路凸
显功能定位。
3.交通枢纽命名:廊坊北站、廊坊站等铁路站点以方位或城市名称命名,体现交通枢纽地
位。
六、文化传承与地名演变
1.古地名沿用:安墟、常道城等古地名虽已消失,但其历史内涵仍通过地方志和传说传承。
2.2060
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