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材,把上面的时空轴线填充完整。
·确立“十四年抗战”这一提法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
中共
日本;;(一)侵华过程:按时序梳理日军重大侵华事件;;(三)侵华暴行:据教材整理日军侵华暴行;;例1.(2015·全国II卷·30)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D.强化物资管制;例2.(2023·广州一模·9)1930年代,台湾地区稻米产量大幅增产,但当时人均稻米消费量却比1910年代减少了23.1%。粮食不足部分,当地居民主要以番薯代替。这一状况说明,当时台湾地区()
A.大力支持全民族抗战B.受限于工业化进程缓慢
C.受制于特殊的政治状况D.遭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例3.(2015·全国Ⅰ卷·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例4.(2023·广东卷·9)“三十年代初组织起来的左翼文化运动,已经冲破了原来左派的圈子,抗日救亡、反对内战、反对华北自治……等等口号,已经把成千上万的中小资产阶级和上层爱国人士吸引到我们的阵营中来了。”上述现象反映了()
A.九一八事变使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C.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全面抗战开始
D.国共合作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阅读教材,把上面的时空轴线填充完整。
·结合以上时空轴,概括在全国抗战期间,战场空间的发展演变。;1.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抗争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结抗战的中流砥柱。(5年29考·山东2考)
2.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5年15考)
3.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5年6考·山东1考);1.局部抗战与全面抗战的关系:14年的抗日战争包括局部抗战和全国抗战两个时期。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之前,是局部抗战时期;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抗战胜利,为全国抗战时期。
14年抗战作为一个整体,其中6年局部抗战,虽然其军事行动主要发生在东北、华北及上海等局部地区,却是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相互推动、共同发展的,它既是抗日战争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又对发动全民族抗战产生重要作用;而8年全国抗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日本所进行的一次决死的战争,全国抗战的广度、深度、范围和影响都是空前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准备,后者是前者的继续和发展。——彭玉龙:《局部抗战》2015年05月22日《解放军报》;;抗日战争1937——1945年;中华民国全图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⑷两大内迁意义:①保存了民族工业及教育资源;②鼓舞了抗战决心,为抗战胜利奠定物质、精神基础;
③促进了西南、西北工业教育发展,对改变工业教育不平衡格局起到积极作用;材料历史事实证明,如果没有正面战场多次大规模作战,吸引并杀伤大量日军,敌后战场的开辟将是艰难的;同样,如果没有八路军、新四军和广大人民武装在敌后战场对日、伪军的有力牵制、打击,正面战场所承受的军事压力将更大,有些战役失败得也将更惨。……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主战场作用是明显的,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阶段敌后游击战场的关键作用也是明显的。
——摘编自曲青山《在抗战纪念活动中需把握好的几个重大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评价抗战期间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并结合相关史实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1)态度:历史地看待,不戴有色眼镜加以全盘否定;全面地看待,既不否定正面战场初期做出的历史性贡献,也不否定其后期的消极影响。
(2)评价:积极:①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狂妄企图,极大地消耗了日本军事、经济实力,对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作用;②支援了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