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思想融入高职语文教学研究
摘要:家国情怀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融入高职语文教学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的核心内容主要有自身修养、和谐的家庭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胸怀国家、和谐万物五个方面。将家国情怀融入高职语文教学中要在“大学语文”课程中融入,更要在选修课中融入。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注意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
关键词:家国情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职;语文教学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指出,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第一条就是“育人为本、质量为先”,其重点任务之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首要任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家国情怀教育。高职语文课程在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企及的优势,它可以通过教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饱含了丰富的家国情怀教育内容,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思想融入高职语文教学之中,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及大国工匠精神的职业素养教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家国情怀思想的教育意义及核心内容
“家国情怀”是指一种胸怀天下的情怀,主要是对自身、家庭、他人、国家、宇宙万物的一种责任与担当意识,这也就是儒家思想所追求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国情怀对青年学生的教育意义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增强社会责任感。青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家国情怀教育,可以帮助青年学生树立对国家、社会、家庭及自身的责任感,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对未来的向往。第二,增强对世界的热爱。热爱世界,首先要关爱他人,包括对父母师长、兄弟姐妹、同学朋友以及百姓同胞的关爱。热爱世界,还要热爱自然、关爱万物,让世界充满爱。第三,增强抵抗挫折的能力。家国情怀教育,可以增强青年学生抵抗挫折的能力。只有抵抗住各种挫折的考验,才能肩负起祖国发展的大任,成长为祖国的栋梁。
家国情怀的核心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第一,加强自身修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是要发愤图强、积极进取,在不断提高自己专业素养的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成为能够担负国家重任的栋梁之才。第二,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常重视家庭关系,我们常说“百善孝为先”。儒家把“孝悌”作为仁的根本。墨家也强调:“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第三,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内家庭关系和谐,在外则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尊敬他人,诚实守信。例如:“商鞅立木取信”故事中,商鞅通过诚信与百姓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使得新法得以推行。第四,胸怀国家。国与家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对待国家,就像对待自己的家庭一样,要勇于担负起国家的重任。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充满了这种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精神。第五,和谐万物。家国情怀还包含了对宇宙万物的关爱,对世界天下的责任心。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宇宙万物中的一员,要遵守自然法则,和谐万物,做到天人合一。
家国情怀融入高职语文教学实施策略——以《孟子》为例
《孟子》作为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之作,其文学性与思想性都具有极高的价值,书中充满了家国情怀、敢于担当的民族责任感,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极好素材。梁启超在《读书指南》中曾指出:“《孟子》为修养最适当之书,于今日青年尤为相宜”[1]。
以《孟子》为例,把家国情怀融入语文教学之中,主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在“大学语文”课程中融入。根据《孟子》家国情怀思想内容,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上选择富有家国情怀的课文进行讲授。一是个人修养。孟子强调一个人应该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笔者选择《苏武传》《老人与海》等课文,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力。二是孝老爱亲。孟子提倡“亲亲”“敬长”,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笔者选择《祭妹文》《一碗清汤荞麦面》等课文,使学生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学会怎样与家人和谐相处。三是交友以德。孟子的交友观是:“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笔者选择《问刘十九》一诗,白居易没有丰盛的酒菜招待朋友,朴实无华中却体现出朋友间诚恳亲密的关系。四是国家责任和使命。孟子提出“平治天下,舍我其谁”的豪迈话语,激励每一位年轻人都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笔者选择《少年中国说》等课文,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身上担负着国家未来的责任。五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家国情怀思想还包含了对宇宙万物的关爱,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笔者选择《归田赋》等课文,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唤起他们对自然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