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322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传承导学案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docx
文件大小:24.25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6-10
总字数:约4.75千字
文档摘要

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课题

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传承(含答案)

课型

讲授课

主备

审核

学习

目标

1.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演变,提高文化素养。从传统节日中理解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相关资料的搜集、梳理,提高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2.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整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补充,展示成果。

3.在活动中进一步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了解我们的传统节日,继承中华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同学之间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学习

重点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

学习

难点

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1.我国的传统节日,都有不同的来源。有些节日是适应()而出现的,有些节日是()的产物,还有些节日则具有()的色彩。中国的节日可上溯到远古时期,商周以后不少节日上升为(),变成国家的()仪式。到秦汉时期,节日基本定型,如除夕、元宵、端午等。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由于各民族文化的沟通,促进了节日文化的交流,节日文化内容也不断得到()。宋元以后,有的节日内容已成为()、()的活动。

2.传统节日不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还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内容有历史上的()、()和()节日三大部分:涉及领域也很广泛,包括生()、()、礼仪、天文气象、宗教、娱乐等。

3.中国的节日文化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和()。从这些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以及它们传承的风俗习惯,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中华民族的()。

1.你知道哪些传统的节日?有怎样的丰富内涵?

2.人们是如何来庆祝这些传统节日的?

3.你所知道的传统节日为什么说节日文化是民族文化遗产?

4.春节和圣诞节,你更喜欢过哪个节日?为什么?

5.现在的青年人都喜欢过洋节,如“情人节”“圣诞节”,你认为应该怎样吸引青年人重视传统节日?

6.中国传统节日从日期上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7.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让一位学生猜猜这首诗歌所提到我们的传统节日中的哪个节日?分析一下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那些因素有关?

8.传统节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9.少数民族节日知多少?

10.过“传统节”还是过“洋节”?

1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各题: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年、岁旦等……上古时代人们于一岁(年)农事结束后在新一岁开端的岁首,举行祭祀活动报祭天地众神、祖先的恩德,驱邪攘灾、纳福祈年。——《春节习俗考》

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中国传统节日通览》

端午节,本是上古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荆楚岁时记》

(1)根据材料,概括春节、清明、端午节的起源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传统节日起源与古代社会的关联。

12.材料:

节日

起源时期

核心习俗

文化内涵

春节

上古时期

祭祖、守岁、贴春联

辞旧迎新、家族团圆

中秋

唐朝(定型)

赏月、吃月饼、祭月

祈求丰收、团圆思念

重阳

先秦(雏形)

登高、插茱萸、赏菊

避灾祈福、尊老孝亲

根据表格内容,指出中秋与重阳习俗的共同文化内涵。

以春节为例,说明传统节日如何体现中华文明的传承性。

任选一个传统节日,谈谈其现实意义。

1.一首元曲小令中写道:“垂门艾挂狰狰虎,竞水飞舟两两凫,浴兰汤斟绿酯汽香蒲。五月五,谁吊楚三闾(大夫)?”这里描述的传统节日是()

A.清明节B.端午节C.中秋节D.重阳节

2.“五月五,是端午”。今年中考过后,我们可以开心的过端午节了。到那天,我们吃粽子、划龙舟、戴艾叶……。这一节日与下列哪一人物有关?()

A.怀素B.屈原C.周敦颐D.蔡伦

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哪个节日的特殊气氛?()

A.元宵节B.端午节C.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