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诗词大会”王牌题库加答案.docx
文件大小:25.83 K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6-10
总字数:约3.51千字
文档摘要

“诗词大会”王牌题库加答案

初级难度

诗词填空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上青天。”

答案:白鹭。出自唐代杜甫的《绝句四首·其三》,此句以鲜明的色彩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黄鹂”“翠柳”“白鹭”“青天”,两两相对,色彩绚丽,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2.“()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答案:春江。出自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开篇描绘了春天江潮水满,与大海相连,一轮明月随着潮水一同升起的壮阔画面,奠定了全诗空灵、幽美的基调。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无故人。”

答案:阳关。出自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两句诗通过劝酒这一细节,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阳关”是当时通往西域的重要关隘,出了阳关,友人便进入了荒远的异域。

诗词作者匹配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作者是()

A.王维

B.陶渊明

C.孟浩然

答案:B。这句诗出自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体现了诗人远离尘世、悠然自得的心境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王维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但风格与陶渊明有所不同;孟浩然也是山水田园派诗人,其诗多写隐居闲适和羁旅愁思。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作者是()

A.王安石

B.苏轼

C.黄庭坚

答案:A。此句出自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绿”字用得极为精妙,将无形的春风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春天到来后江南大地的生机勃勃。苏轼和黄庭坚都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但这首诗并非他们的作品。

3.“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作者是()

A.于谦

B.郑燮

C.王冕

答案:A。该句出自于谦的《石灰吟》,诗人以石灰自喻,表达了自己坚守高洁品格,不怕牺牲的精神。郑燮以画竹闻名,其诗也多与竹子有关;王冕的代表作《墨梅》同样表达了高洁的志趣。

中级难度

诗词理解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

答案:这句诗描绘了塞外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尽头落日浑圆的奇特壮丽风光。“大漠”展现出沙漠的广袤无垠,“孤烟直”中的“孤”字突出了沙漠环境的单调,“直”字则表现了烽烟的劲拔、坚毅之美。“长河”指黄河,“落日圆”将落日的形态描绘得准确而传神,给人以雄浑、壮阔之感。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合在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此句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词人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但愿人长久”是希望亲人、朋友能够平安健康、长久相伴;“千里共婵娟”则是说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同欣赏这美好的明月,体现了词人豁达的情怀,他将个人的思念之情升华到了对全天下离人的关怀。

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案:这句诗出自杜牧的《泊秦淮》,表面上是在指责歌女不懂亡国之恨,依旧在秦淮河畔唱着《玉树后庭花》这种亡国之音。实际上是借歌女来讽刺那些不顾国家安危、只知寻欢作乐的晚唐统治者。《玉树后庭花》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歌曲,陈后主因沉迷于声色最终导致亡国。诗人通过此句表达了对晚唐社会现状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诗词接龙

1.以“床前明月光”的最后一个字“光”开头接下一句诗词

答案:光焰动中原。此句出自宋代刘敞的《寄杨忱明叔》。当然,符合要求的诗词还有很多,比如“光风转蕙百忧集”等。

2.“春眠不觉晓”的“晓”字开头接诗

答案:晓镜但愁云鬓改。出自唐代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描绘了女子早晨照镜子时担忧自己青春易逝、容颜老去的愁绪。

3.“处处闻啼鸟”的“鸟”字开头接诗

答案:鸟宿池边树。出自唐代贾岛的《题李凝幽居》,生动地描绘了夜晚鸟儿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宁静画面,也从侧面烘托出了李凝居所的清幽。

高级难度

诗词赏析

1.赏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答案:这句诗出自杜甫的《登高》。从意境上看,“无边”描绘出秋天的萧索景象弥漫在广阔无垠的天地之间,“落木萧萧下”,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俯视奔流不息、滚滚东流的江水,展现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气势,也暗示着历史的沧桑和宇宙的永恒。从情感表达上,此句不仅写景,更融入了诗人深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思。诗人年老体弱,漂泊异乡,面对这宏大而又凄凉的景象,心中的哀愁和悲愤如江水一般汹涌澎湃。从艺术技巧上,对仗工整,“无边”对“不尽”,“落木”对“长江”,“萧萧”对“滚滚”,“下”对“来”,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表现力。

2.分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在整首诗中的作用。

答案:这句诗出自李商隐的《锦瑟》,是全诗的首联,具有总领全诗的作用。“锦瑟无端五十弦”以锦瑟起兴,“无端”一词透露出诗人的疑惑和感慨,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