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通过“跨阅读”的方式感知音乐之美.docx
文件大小:40.37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10
总字数:约3.35千字
文档摘要

通过“跨阅读”的方式感知音乐之美

【摘要】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形象的力量与美的境界促进人的审美体验和人文素养的提升。音乐这门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学科,通过视觉、动觉、触觉的“跨阅读”方式把抽象的音乐感受具象化,达到以对音乐知识的感悟构建音乐审美,并通过发现、感受、具身体验来培养音乐审美。

【关键词】阅读方式审美感知具身体验

阅读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是一种主动的思维过程,音乐同样需要阅读。小学音乐学科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知识体系,其中音符、节奏、旋律等音乐语言对学生来说相对抽象。学生在学习这些音乐要素时就应该选择契合他们的阅读方式——具身性的阅读,让他们用具体的身体结构和身体活动去感受、展现音乐之美。

一、音乐审美感知下的“跨阅读”内涵

现代阅读是多元化、多角度、立体化的复合型跨界阅读新形式,是提升学生跨学科综合素养的有效路径。而音乐中的“跨阅读”则是指通过听觉、动觉、视觉等具身性的阅读实现诸多阅读信息的整合,整合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与呈现,而不是简单的叠加。具身性阅读指身体参与阅读过程,身体是促进阅读的支架,是孕育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载体,是激发想象的工具,更是阅读过程中表情达意的手段。

“跨阅读”重在“跨”,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在这个认知的过程中,“跨阅读”中汲取的音乐感知、情绪的表达是对音乐的诠释与理解,同时抽象的音乐也是对知识的拓展与延伸。知识孕育了音乐,音乐表达着知识,不论是文字的诠释还是音乐的旋律、节奏、表现形式,都离不开“跨阅读”的提取。在日常学习中,我们首先是通过听觉去感知音乐,再通过“跨阅读”调动具身性的感知去感悟音乐作品中的诗情画意与艺术内涵,教师可以将这种美通过音乐的律动进行解读和诠释,通过具身性的阅读提取知识,从而形成并创造新的思维,使音乐与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让学生利用具身性的阅读记忆与情绪表达,去感知音乐艺术中的美,进而进行展示与创造。

二、“跨阅读”对音乐审美感知的价值

音乐审美离不开音乐知识体系的构建,而音乐知识的获取与理解离不开“跨”方式的提取。这里的“跨阅读”既有纯粹知识的获取,也有音乐课堂中的听觉、视觉、动觉、触觉等方式的参与。“跨阅读”为音乐审美感知插上翅膀,使其有了向上生长的空间。

音乐审美思维的构建离不开“跨阅读”的提取。在音乐课堂中,教师通过语言的指导与推动,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音乐情趣,完善音乐框架的构建,使学生不断积累音乐知识,达到螺旋式上升,从而形成终身的音乐素养。如在演唱《大树妈妈》时,学生唱“大树妈妈个儿高”这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双手撑出伞形;当学生演唱到“托着那摇篮唱歌谣,摇呀摇,摇呀摇,摇篮里的小鸟睡着了”,教师可以让同桌牵手摇啊摇……从视觉的文字到动觉的感知,使音乐展现出一幅形象的画面。“跨阅读”会让学生实现从感性情感到内在的理性知识的提升,从而内化为音乐素养。

三、“跨阅读”培养音乐审美感知的策略

“跨阅读”的方法是多种的,可融入学生的动觉、触觉、听觉等具身性认知,在音乐实践中起纽带性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音乐教学不仅要传授音乐知识,培养音乐能力,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策略、情感表现和文化意识。“跨阅读”为音乐带来表现的理性转化,为形成音乐素养提供土壤。

(一)联动阅读方式感知古诗新唱之美

联动阅读指通过具身性的阅读调动身体为音乐艺术表演而形成的寓教于乐的学习形式,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表演中音乐与知识水乳交融,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如将古诗词的教学融入曲调,让学生从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从而爱上古诗词和演唱古诗词歌曲。

如在学习歌曲《游子吟》时,学生基于对诗文阅读的理解,通过音乐表现去提取一幅幅立体的图画,在吟、诵、唱、演的活动中培养表现能力。在“视觉诵读”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用饱含深情的口吻去感受“母爱”的细腻,品味诗中的“密密缝”“迟迟归”“寸草心”“三春晖”所表达的含义;在“听觉阅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依依不舍的母爱;用“穿针”“引线”的“动觉阅读”,感受二拍子的韵律,在情绪升华中体验母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通过直接的音乐情绪体验和间接的音乐表象及遐想产生的情感体验,从音响形式转化为情感本质的关键过程便是阅读的提取和活动的呈现,在这一优美的音乐作品中,学生深刻感知古诗新唱之美。

联动阅读通过音乐与古诗文的有机结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把演唱、舞蹈、器乐等表现形式与古诗文内容巧妙融合,以艺术的感染力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认知,从而帮助其更好地領会中华传统文化的丰硕内在。

(二)“具身体验式”阅读感受音乐律动之美

“具身体验式”阅读指通过肢体的视、听、动、触等感知达到通感性,让身体掌握动作能解放前额叶皮质及其负责的工作记忆,假以时日,这些动作会在欣赏课中通过具身性的阅读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