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lb93 楚平王:如何让楚国不断衰落?.pdf
文件大小:483.07 K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6-10
总字数:约3.92千字
文档摘要

93楚平王:如何让楚国不断衰落?

欢迎来到《刘勃的国学课》。

昨天说到,楚灵王把楚国的贵族也好,平民也罢,当然还有

陈国、蔡国这样被他灭掉的国家的所有人,全部深深伤害,

唯独对他的小兄弟王子弃疾,关爱宠溺,仁至义尽。

现在,大家都希望王子弃疾带头,来造楚灵王的反,王子弃

疾会乐意吗?

这个问题没有悬念,他干了。

王子弃疾的手法很高明,楚灵王是他二哥,他两个流亡在外

的哥哥,三哥、四哥,他让别人写信,把三哥、四哥喊回来,

领头造反,但牢牢把所有实权都抓在自己手里。最终,让三

个哥哥同归于尽,于是,这位弃疾看起来干干净净,手上没

沾一点血污,顺理成章地登上了王位,也就是楚平王。

这个过程里,《左传》写得惊心动魄,我刚写的一本书(《错

位的复仇》)里,也详细作了介绍,不过课上咱们还是分析

点更宏观的问题:上一任的楚灵王雄心壮志,这一任的楚平

王也特别有手段,但为什么楚国在这个阶段会持续走向衰

落?

我们分别说。

楚灵王的疯狂

先说楚灵王。当然可以分析出他的性格和策略具体有多少问

题,但更本质的问题恐怕是:春秋后期的楚国,进入了一个

特别不适合有所作为的状态。

你可能听说过,楚国人特别有进取精神,尤其不服周天子,

所以五年不北伐,就视为奇耻大辱。

这句话是有的,是楚灵王、楚平王的大哥楚康王说的。楚康

王说过一句话:“不谷即位,于今五年,师徒不出,人其以不

谷为自逸,而忘先君之业矣。”我即位五年了,从来没有北伐,

楚国人民恐怕认为我只顾自己安逸而忘了先君的霸业了。

但实际上当时楚康王说了这句话,他的大臣就回答他:您认

为我们不为您北伐是贪图安逸吗?不是的,“吾以利社稷也。”

不打仗才是为了楚国的国家利益考虑。

楚康王不听,坚持出兵,结果打了个大败仗。

其实,楚国军队恨不得年年北上的时候,是不会强调北伐才

光荣的,那时候主要关注的是,北伐对楚国上上下下都是有

好处的。原来,楚国是一个位置偏远,不被重视的国家,不

断北上征伐,吞并小国,土地也有了,奴隶也有了,其余各

种财富也都有了。现在呢?楚国已经幅员辽阔,人口却并不

很多,再扩张好处已经不是那么大了,而且继续扩张,要面

对非常强劲的对手,晋国领导下的中原诸侯联盟。扩张成本

变高了,扩张收益却减少了。

也就是说,当“我即位五年,从来没有北伐,这是只顾自己安

逸而忘了先君的霸业了”这句话说出口的时候,北伐就已经不

是利益,只是情怀了。

情怀和利益,两者最好是一致的。光讲利害没有情怀,那就

意味着往往短视,承受不了挫折,一两次失败就放弃了;光

讲情怀没有利益,那情怀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支

持太久,偶尔有个别人也许能坚持一辈子,但一个国家一个

族群,不可能一直靠情怀吃饭。

这个时段,最适合楚国的发展路径,真就是关起门来搞建设,

而且不是在国君的领导下搞建设,得是大贵族分头各干各

的。土地开发这种事,国君统筹安排,安排不过来的。贵族

拥有大片封地,干得好利益首先是自己的,生产效率才高。

所以西周到秦汉,历史大趋势固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但不

同地方、不同阶段的历史路径是不一样的。具体到楚国,春

秋时代前半段,楚国王权强大,但春秋后期开始直到战国,

贵族势力却越发展越大。

春秋中期也就是霸主政治时期,最成功的君主,善于把贵族

团结起来然后一致对外。

到了战国中期,成功的君主特点是善于利用士阶层打击贵族

然后一致对外。

但春秋后期的楚灵王,这两条路都走不通。他既不能团结贵

族一致对外,也根本找不到士人取代贵族,这个时候士阶层

还只有零零星星的一点人才,没发展起来呢。

所以生在这个时代的君主,最明智的人生选择可能还真就是

吃喝玩乐啥也不干。碰到这样的统治者,老百姓当然会骂会

吐槽,但这可能已经是上天赐给他们的最好的君主了。

楚灵王即位之前,晋楚两国已经签订了和平协议,两大国的

争霸战从此成了过去时。所以北方是安全的。楚国虽然无力

进攻吴国,但楚康王时代已经建立了有效的防御体系,反杀

战术卓有成效。所以东方也没有的大麻烦。

如果这时楚国拥有一个平庸的楚王,接下来很可能是春秋战

国时代,楚国人最岁月静好的时光,就像北方的中原列国一

样。

但楚灵王不甘心接受和平,对于雄才大略的帝王来说,“天下

太平无事日,莺花无限日高眠”,就是历史的垃圾时间。于是

楚灵王怀揣着梦想,大刀阔斧又颠三倒四的做着二百年后必

须要做的事情。做楚国的附庸国惨透了,做楚国的贵族惨透

了,做楚国的老百姓不消说更惨透了,当然楚灵王自己也最

终下场凄凉。

楚灵王兴建了恢弘奢华的章华台,这座后来引来各国竞相效

仿的高台,有人认为一直存在到战国,最后毁灭于秦将白起

之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