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docx
文件大小:16.53 K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6-10
总字数:约4.38千字
文档摘要

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

“扬州”这两个字最初是小学时与李白的诗联系在一起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想必和我一样,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千百年来让国人生疏了黄鹤楼,生疏了广陵扬州。后来扬州给我的印象,离不开一个词――古琴。扬州是一座秀丽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著名的琴都,中国一半的古琴产自这里。一晃多年过去了,也是在烟花三月,我真的去了扬州,不过这次不是去赏识扬州秀丽的?L景,而是为了探寻这座城市关于古琴的脉络。

斫琴制作取法自然

扬州有大大小小琴坊上百家,我此行的目的是访问大名鼎鼎的扬州龙韵古琴坊,这是一家集古琴制作、研习教学为一体的琴社,坐落在秀丽的瘦西湖畔,环境优雅,社长是著名的古琴演奏家范学刚先生。和范先生生疏是两年前在一次国学研讨会上,知道我想记录拍摄关于古琴的摄影专题,范先生欣然道:“要了解古琴,你到扬州来找我。”我们互换了名片,间或还会网上沟通。

这次去扬州有些突然,预先没有和范先生联系,到达龙韵古琴坊时,范先生刚到广州沟通讲学去了,他在中安排他的学生小韩接待我。小韩二十多岁,毕业于中国音乐学

院,主修古琴演奏。见到小韩时,他正在琴舍调试刚做好的古琴。琴舍不大,古香古色,摆放着各式古琴,从墙壁挂满的各种荣誉中可以看得出龙韵古琴坊的重量和地位。知道我的来意,小韩侃侃而谈,向我讲解对古琴的生疏,一边讲解,一边带我参观制琴坊。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位列“琴、棋、书、画”之首,是中国最古老也是最纯粹的传统乐器。有着三干多年悠久历史的古琴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

在制琴坊,几个琴师正在制琴,琴坊堆满了不同阶段的未做好的琴。古琴的制作又称斫琴,需要有专业技术的琴师才能完成。小韩急躁给我讲解,龙韵琴坊为制琴世家,现有三十多名阅历丰富的斫琴师,所做的琴销往世界各地。谈到如何斫琴,小韩介绍,古琴的构造分为琴面、琴底、琴腹。在选材上以比较软的桐、杉木为主,选材极为讲究,古船、悬棺、老庙房梁是上乘琴木。古琴制作历来有“爷爷备料、儿子制琴、孙子弹琴”的传统,做一张古琴少则3个月,多则3年,至少要经过十五六道工序。

斫琴取法自然,琴的长度一般是3尺6寸半,代表一年365日;13个琴徽,代表一年13个月〔加上农历闰月〕。古琴一开头是五弦,意味金、木、水、火、土,后来改为七弦,参加了文王和武王,而面板为圆弧形,地板为方形,代表天圆地方;面板一般承受桐木〔南方多为杉木〕,底板用梓木,

上硬下松,代表一阴一阳。找琴料挖琴腔裱布髹漆

斫琴前先找些百年以上的老房梁木,在阴凉地方架起晾干水分,木材干透后,就开头开面,依据古琴的长度与厚度开成一块块。在扬州,有特地物色琴料的团队,依据质地按不同的价格供给给各个琴坊,琴坊不用自己处处去找琴料。木材干透后,由阅历丰富的斫琴师开头开面,面开好后

开头挖琴腔,挖槽的深浅大小、底面的薄厚比例打算了古琴声音的大小和音质的好坏。琴腹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发音。面板薄,琴腹过大,音色会变得空而无韵;而琴材较紧且厚,琴腹过小,必定导致音色沉闷。

音色并不仅受限于古琴的槽腹,琴面的弧度、岳山和龙龈的高度,不仅影响着音色,也影响演奏古琴时的手感。

髹漆也是古琴制造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髹漆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古琴的外观,而且与琴的音色亲热相关,历代斫琴家在髹漆工艺上,均付出了巨大心血。首先要给琴的底板、侧面及面板的边缘局部裱布,防止琴开裂。然后刮一层很厚的胎子,胎子是由漆、鹿角霜和瓦灰等制成的混合物,格外坚硬。这层胎质的好坏与琴的价值有直接的关系。好的古琴是以翡翠粉为底胎,还有八宝灰、鹿角霜、古瓷粉做胎;常用的以瓦砖灰、土石灰等做胎。材料固然重要,但琴的最终效果是声音,这是最重要的。

漆胎的成分、施刮、打磨漆胎的层次、手法、遍数,到用桐油合光、退光等,髹漆的工艺极为讲究。

胎子同样需要完全干透,现在为了提高效率,通常的做法是放入保温箱中,使其快速枯燥。

古琴的髹漆工艺承受自然漆,又名生漆,自然漆漆膜坚硬而富有光泽,具有良好的耐腐性、耐热、耐水、耐油和耐多种有机溶剂的功能,电绝缘性能也很好。

生漆的枯燥,必需荫室,假设处理不恰当,简洁造成返工铺张;同样的漆,在南方髹涂比北方易干,春秋季节比夏冬季节易干,漆比陈漆易干,稠漆比稀漆易干。这一过程需要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

古琴的漆胎厚薄由其所要到达的声音效果打算,灰胎既对琴体起保护作用,也对古琴特别音色的形成起很关键的作用。灰胎一般要上四层以上,每层漆灰要根本磨平,最终一层灰胎要精磨,不但要磨平,还要留意其造型。

老琴都有断纹,断纹分蛇腹断、小蛇腹、流水断、牛毛断、冰裂、梅花断等等,现在则是实行特别工艺,仿制出仿古的断纹。

良材良工,琴有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