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四川绵阳中嫘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其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共30题)
1、研究发现灯塔水母可以从水螅体无性繁殖,是唯一已知的能够从性成熟阶段恢复到幼虫阶段的生物。普通的水母在有性生殖之后就会死亡,但是灯塔水母却能够再次回到水螅型,理论上,这种水母可以通过反复的通常生殖获得无限的寿命,所以也被人称为“长生不老的水母”。但是对于灯塔水母拥有“逆生长”能力,徐教授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质疑——假设灯塔水母是长生不老的,它从一种状态转为另一种状态,姑且认可它是从成年转变为幼年状态,那么其生命状态应该从变为成年之后,能够再度转变为幼年,这才叫“长生不老”,如果生命形式仅仅转换了一次,就不可以称之为“长生不老”。
这段文字意在表达:
??A:灯塔水母与普通水母的区别
??B:灯塔水母的生物特征
??C:灯塔水母可以获得无限生命
??D:灯塔水母不是“长生不老”的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分析文段。文段开篇先阐述灯塔水母被称为长生不老的水母,接着转折词“但是”以后提出了徐教授的质疑:灯塔水母的生命形式只转换了一次,不可以称之为“长生不老”,所以文段重点在转折之后,主要讲了灯塔水母不是真正的长生不老。
对比选项。D项是对文段主旨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故本题选D。
【解析拓展】A项、B项和C项:均不符合文段主旨。
?
?
2、古汉语在我国中小学、大学有着完善的教育方案,而艺术类及其他非文学专业到了硕博阶段,对此却少了必要的定性要求。虽然现在个别院校继续展开古汉语教学,但仅仅作为选修课程,而外语课程的设置,从孩童阶段直到硕士、博士研究生阶段,都是以必修课的形式贯穿始终。课程设置不平衡,使得外国语和古汉语教学产生严重失衡,导致了古汉语走向教学的边缘。
这段文字体现的观点是:
??A:应将古汉语作为必修课纳入艺术类等硕博研究生的教学中
??B:应完善中小学古汉语教育方案
??C:应逐步取消硕博研究生外语必修课
??D:应将汉语教学作为选修课程纳入艺术类专业课程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分析文段,找到文段论述的观点。文段首句通过“而……却……”的转折句将重点后推,主要强调艺术类及其他非文学专业到了硕博阶段,对古汉语少了必要的定性要求。第二句通过“虽然……但……而……”的转折句将重点后推,主要强调外语课程从孩童阶段直到硕士、博士研究生阶段,都是以必修课的形式贯穿始终,古汉语却变成了选修课。第三句强调课程设置不均衡带来的严重后果:外国语和古汉语教学的严重失衡,导致了古汉语的教学边缘化。可知全文都在讲述在硕博阶段不重视古汉语的后果。
对比选项。A项是对文段阐述的问题的一种反馈,是对出现的现象及严重后果的一种解决办法,可以体现出解决问题的观点。
故本题选A。
【拓展】
B项:“应完善中小学古汉语教育方案”,与原文首句“古汉语在我国中小学、大学有着完善的教育方案”相矛盾。C项:“应逐步取消硕博研究生外语必修课”表述过重,文段只是谈及课程设置严重失衡,但是并没有说要取消外语必修课的意思。D项:“应将汉语教学作为选修课程纳入艺术类专业课程”,在原文中提到现阶段个别院校就是这样实行的,但是出现了不均衡的现象,不符合观点,偏离重点。
?
3、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君子应该每日三省吾身
??B:君子应该有高尚的德行
??C:君子修身在于端正自己的心
??D:君子应该注重内心德行的修养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文段首先通过四个分句提出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人愤怒的时候、恐惧的时候、有喜好和有忧虑的时候都不能做到端正,然后通过反面论证加强论点,心思不端正,心就不在自己身上;虽然在看,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但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但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即通过反面论证进一步表明论点,即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对应C项。
A项,“君子三省吾身”指自我反省,文段强调的是修身正心端正心思,选项与文意不符,排除;
B项,文段论述的重点为端正心思修养品性,而非对君子“高尚德行”的要求,排除;
D项,文段论述的重点是如何去修养品性,端正心思是关键。选项表述片面,未表明如何去做,排除。
故本题选C。
【出处】《大学》
?
4、除了那些家喻户晓的“国宝”,中华大地上还有不少动物正处于、或正在走向“濒危”行列,由于种种原因,它们所面临的危险还未被重视,甚至它们的名字和样子都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