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安徽水政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文件大小:26.26 K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6-10
总字数:约2.12千字
文档摘要

安徽水政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我国水资源属于()所有。

A.个人

B.集体

C.国家

D.地方政府

答案:C

2.以下哪种行为不属于节约用水措施()。

A.一水多用

B.长流水洗漱

C.采用节水器具

D.循环用水

答案:B

3.水政监察的对象不包括()。

A.公民

B.法人

C.社会组织

D.外国政府

答案:D

4.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土地归()所有。

A.河道管理部门

B.国家

C.沿岸居民

D.集体

答案:B

5.未经批准在河道管理范围内采砂的,可处以()罚款。

A.1万以下

B.1-10万

C.10-30万

D.30万以上

答案:B

6.水功能区划分为()类。

A.一

B.二

C.三

D.四

答案:D

7.以下哪项不是水政执法的依据()。

A.宪法

B.地方风俗习惯

C.水法

D.防洪法

答案:B

8.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为()级。

A.一

B.二

C.三

D.四

答案:B

9.水利工程设施的保护范围由()划定。

A.水利部门

B.当地政府

C.省级政府

D.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答案:A

10.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优先满足()用水。

A.工业

B.农业

C.城乡居民生活

D.生态环境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水法规定的水资源包括()。

A.地表水

B.地下水

C.海水

D.大气水

答案:AB

2.水政监察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包括()。

A.政治素质

B.业务素质

C.身体素质

D.心理素质

答案:ABC

3.下列属于水事违法行为的有()。

A.破坏水利工程设施

B.未经许可取水

C.按照规定缴纳水资源费

D.在河道内乱倒垃圾

答案:ABD

4.水资源保护的措施有()。

A.设立保护区

B.控制污染源

C.加强水质监测

D.限制水量使用

答案:ABC

5.河道的功能包括()。

A.行洪

B.输水

C.航运

D.生态

答案:ABCD

6.水利工程的效益包括()。

A.防洪

B.灌溉

C.发电

D.养殖

答案:ABCD

7.水政执法的原则有()。

A.合法性原则

B.合理性原则

C.公开性原则

D.效率性原则

答案:ABCD

8.以下属于取水许可制度管理范围的有()。

A.直接从江河取水

B.从地下取水

C.为家庭生活少量取水

D.从湖泊取水

答案:ABD

9.水行政许可实施办法规定的许可程序包括()。

A.申请

B.受理

C.审查

D.决定

答案:ABCD

10.影响水环境质量的因素有()。

A.工业污染

B.农业面源污染

C.生活污水

D.自然因素

答案:ABCD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单位和个人有保护水工程的义务。()

答案:正确

2.水资源可以任意开发利用。()

答案:错误

3.河道采砂不需要任何许可。()

答案:错误

4.水政监察大队是水政执法的唯一主体。()

答案:错误

5.水功能区的水质目标可以随意调整。()

答案:错误

6.所有水利工程都需要征收水资源费。()

答案:错误

7.水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对水事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答案:正确

8.对饮用水水源地不需要进行特殊保护。()

答案:错误

9.在水利工程保护范围内可以进行爆破作业。()

答案:错误

10.水政执法过程中不需要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答案:错误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水政监察的主要职责。

答案:水政监察的主要职责包括依法对水事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水法规的行为作出行政裁决、行政处罚或者采取其他行政措施;维护水事秩序等。

2.简述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

答案:水资源保护意义重大,可保障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障水利工程正常运行等。

3.简述河道管理的主要内容。

答案:河道管理主要包括河道规划、河道整治、河道清障、河道采砂管理、保护河道生态等内容。

4.简述取水许可制度的目的。

答案:取水许可制度目的在于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五、讨论题(每题5分,共4题)

1.如何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

答案:可通过宣传教育,如开展节水活动、媒体宣传等;利用经济手段,如阶梯水价;推广节水技术和器具等方式提高公众节水意识。

2.怎样加强水政执法队伍建设?

答案:加强执法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完善执法设备配备;建立健全执法监督和考核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