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迎客礼仪
(一)迎接客人的基本礼仪
1.良好的态度——微笑
2.专业的素质——问候
(1)争取主动(4)因人而异
(2)清澈明亮(5)简洁明了
(3)形神兼具;3.体贴的服务——寒睻
4.服务的品质——程序
服务讲究的是程序严谨、配合流畅。;5.迎宾的方式——特色
(二)迎接特定客人的礼仪
1.迎宾的先期准备
(1)掌握基本状况
(2)制定具体计划;①迎宾方式。
②迎宾人员。
③迎宾时间。
④迎宾地点。
⑤交通工具。;2.迎宾仪式的内容
依照惯例,应当首先由主人陪同主宾来到东道主方面的主要迎宾人员面前,按其职位的高低,由高而低,一一将其介绍给主宾。随后,再由主宾陪同主人行至主要来访人员的队列前,按其职位的高低,由高而低,一一将其介绍给主人。;二、引导礼仪
(一)引导位置
在引领宾客时,一般应在宾客左侧前方1米左右的距离行走,传达“以右为尊、以客为尊”的服务理念。并不时回头示意宾客。随着客人的步伐轻松地前进,客人人数越多,引导的距离也应该越远,以免有厚此薄彼之嫌。;(二)引导语言
引导客人时要有明确而规范的引导语言,如“您好,这边请”、“您好,请向左转”、“请小心台阶”、“请小心脚下”等。
(三)引导礼仪
1.引导手势
引导的手势可以使用“横摆式”手势、“曲臂式”手势、“直臂式”手势和“斜摆式”手势等。参见项目二相关内容。;2.其他引导礼仪
(1)走廊处。引导人员应走在客人一两步之前,让客人走在道路的中央线,自己则走在走廊一侧。走到拐角处,一定要先停下来,转过身说:“请向这边来”,然后继续行走。在遇有转弯时,应使用横摆式手势为客人做出方向引导。;(2)楼梯处。当引导客人上楼时,应该让客人走在前面,接待人员走在后面;若是下楼时,应该由接待人员走在前面,客人走在后面。上下楼梯时,接待人员应该注意提醒客人注意安全。走到每一楼层时一定要先停下来说:“这是第﹡楼。”然后再继续引导前行。;(3)电梯处。电梯处引导有两种情况:
①引导至电梯口。
②陪同进入。如只有一位客人,陪同人员应后进后出,即让客人先进出。如有两位以上客人???下电梯,陪同人员应先进后出。;(4)会客厅里。在会客厅门前过道处,引导人员要用斜下摆式手势提醒客人小心行走,以避免客人被湿滑的地面滑倒。当客人走入会客厅后,接待人员用斜摆式手势指示,请客人坐下,看到客人坐下后,才能行点头礼后离开。
(5)开门和关门。如果是手拉门,引导人员应先拉开门说:“请稍等。”再用靠近把手的手拉住门,站在门旁,开门用曲臂式手势请客人进门,自己最后进屋把门关上。如果是手推门,引导人员推开门说:“不好意思,请稍等然后先进屋,握住门后把手,用横摆式手势请客人进来。;三、送客礼仪
(一)送别客人的重要性
在酒店服务中,一定要重视“末轮效应”。末轮效应强调服务结尾的完美和完善,即要“功德圆满”。末轮效应的主要内容是:在人际交往之中,人们所留给交往对象最后的印象,通常是非常重要的。;(二)送別客人的方式
1.语言
2.表情
3.姿态
端正站好送别客人与歪着身子看着客人说声“再见”,效果会完全不同。端正站好其实是对客态度和服务理念的呈现,而不仅仅是一个站立的姿态而已。;(三)正式接待场合中的送客礼仪
在正式接待场合送别客人时,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关注需求,随机应变
接待人员在与客人的交谈中,要时刻关注客人的反应,尽可能地掌握客人的需求与想法,再结合客户实际情况确定符合规格的能够被客人接受的送别规格或方式,不能简单的按照接待前期准备工作中预定的迎送计划行事。;2.严格遵守,见机行事
接待人员一定要知晓送别客人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同时还要讲究主随客变的原则,必要的时候要让客人去确定具体的时间和地点。
时间确定好之后,接待人员在执行送别任务时,要保证能够提前到场、最后离场,在发生特殊情况时能够见机行事。负责接待工作的人员不得以任何借口迟到、早退或拖延时间,更不允许擅自改动,如果确实必要,要与客人及时沟通并在获得客人同意后再执行。;3.精心准备,热情话别
现在倡导简捷的迎送接待礼仪,不提倡前呼后拥、人海战术。在送别规模上要加以限制,重点突出实效、体现热情,严格限制参加人数、主人身份、车辆档次与数量等,不搞铺张浪费。接待人员应事先安排好送别来宾所要使用的交通工具,并做适当的突发事件准备,以备不时之需。;为了表达对客人同事过去来访的友好感情,临别时别忘了告诉客人代表你向他们问好;如果客人来访时带有礼品,那么在送别时也要准备一些物美价廉,且有象征意义的礼品回馈。
送别客人既可以在大门口进行,也可能需要送到停车场、车站、码头或机场。在大门口送别,如果客人有行李,服务人员应替客人拿着,在即将分别时再交给对方。与客人握手告别以后,千万不要在客人刚一转身就匆忙往回走,而应目送客人远去,直到看不见对方的身影为止。;在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