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课题申报参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绩效评价研究.docx
文件大小:411.1 KB
总页数:23 页
更新时间:2025-06-10
总字数:约8.71千字
文档摘要

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目标、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重点、创新之处、研究基础、保障条件、研究步骤(附:可编辑修改VSD格式课题研究技术路线图三个)

求知探理明教育,创新铸魂兴未来。

《第二轮“双一流”建设绩效评价研究》

课题设计论证

一、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

(一)研究现状

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推进,第一轮“双一流”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对其绩效评价的研究逐渐兴起。目前,已有部分研究关注到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科研成果等方面的绩效表现。一些研究从量化指标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初步的评价体系,如以论文发表数量、科研项目立项数等为指标来衡量高校在科研方面的绩效[1]。然而,这些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方面,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全面,对于高校在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的绩效评价涉及较少;另一方面,在评价方法上,多数研究采用传统的单一评价方法,缺乏综合多种方法的全面评估。此外,针对第二轮“双一流”建设的绩效评价研究相对较少,尚未能充分结合第二轮建设的新目标、新要求以及当前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进行深入探讨。

(二)选题意义

政策导向意义“双一流”建设是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对其进行绩效评价有助于检验政策的实施效果,为后续政策的调整和完善提供依据。通过对第二轮“双一流”建设的绩效评价研究,可以更好地贯彻国家关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精神,推动“双一流”建设朝着更加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方向发展。

高校发展意义对于“双一流”建设高校自身而言,绩效评价能够帮助高校明确自身在建设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有助于高校调整发展战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创新能力等,从而提升整体竞争力,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社会影响意义“双一流”建设高校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准确的绩效评价能够让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高校的发展成果和贡献,提高社会对高等教育投入的信心,同时也能为其他高校提供可借鉴的发展经验,促进整个高等教育体系的发展。

(三)研究价值

理论价值本研究有助于丰富高等教育绩效评价的理论体系。通过对第二轮“双一流”建设绩效评价的深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适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特色的绩效评价理论和方法,为高等教育评价理论的发展做出贡献。

实践价值在实践方面,本研究为“双一流”建设高校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绩效评价方案。能够指导高校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自身的绩效,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同时,也为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进行资源分配等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目标、研究对象、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构建全面的评价体系目标构建一套科学、全面、符合第二轮“双一流”建设要求的绩效评价体系。该体系要涵盖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多个维度,以准确衡量“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综合绩效。

发现问题与改进建议目标通过对“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绩效评价,发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资源分配不合理、学科发展不均衡等,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以促进“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提供决策依据目标为教育主管部门在“双一流”建设政策的调整、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对高校的分类指导等方面提供决策依据,从而提高“双一流”建设的整体效益。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为参与第二轮“双一流”建设的高校。这些高校涵盖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包括综合性大学、理工科大学、文科类院校等,分布在全国各个地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三)研究内容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学科建设指标:包括学科评估结果、学科优势与特色、新增学科点数量等。

人才培养指标:如招生质量、毕业生就业质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成果等。

科学研究指标:涵盖科研项目数量与级别、科研成果转化情况、高水平论文发表情况等。

社会服务指标:例如高校与企业合作项目数量、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等。

文化传承创新指标:如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举措等。

绩效评价方法研究

探索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如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方面,采用数据统计分析对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处理;定性分析方面,通过专家评价、案例分析等方式对难以量化的指标进行评价。

研究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评价效率和准确性,如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高校的各类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

不同类型高校绩效对比研究对不同类型(综合性、理工科、文科类等)、不同层次(顶尖高校、特色高校等)的“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绩效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差异产生的原因,总结不同类型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的优势和发展路径。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之处

(一)研究思路

本研究将遵循“现状分析体系构建实证研究对策建议”的总体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