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基于”1+X”的BIM建模案例教程 课件BIM的基本知识.ppt
文件大小:1.32 MB
总页数:12 页
更新时间:2025-06-10
总字数:约2.66千字
文档摘要

《Revit建模》BIM的基本知识

主讲教师:王蕊学习目标本讲主要内容BIM概念及其发展历程二.BIM相关软件介绍了解BIM的由来、BIM的含义,BIM的特性,从宏观上对BIM有概念性的认知,了解BIM领域常用的应用软件。BIM概念及其发展历程1.BIM由来BIM全称为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中文含义为建筑信息模型,起源于1975年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查克.伊斯特曼教授在AIA发表的论文中提出的BuildingDescriptionSystem的工作模式,该模式中包含了参数化设计、由三维模型生成二维图纸、可视化交互式数据分析、施工组织计划与材料计划等功能。此工作模式作为BIM的雏形,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发展,学术界整合BuildingProductModels与ProductInformationModels的研究成果,提出BuildingInformationModel的概念。1986年由欧特克研究院的RobertAish最终将其定义为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建筑信息模型)并沿用至今。2.BIM的含义1)BIM是一个设施(建设项目)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表达;2)BIM是一个共享的知识资源,是一个分享设施有关信息,为设施全生命周期(建设到拆除)所有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的过程;3)在项目的不同阶段,不同利益相关方通过在BIM中插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以支持和反映其各自职责的协同作业。我们通过一个BIM应用案例视频来了解BIM3.BIM的特性1)可视化可视化即“所见所得”的形式,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可视化的真正运用是非常重要的;BIM的可视化是一种构件之间能够形成互动性和反馈性的全过程可视化,可视化的结果不仅可以用效果图展示及报表生成,更重要的是,项目设计、建造、运营过程中的沟通、讨论、决策均可在可视化的状态下进行。2)可协调性项目的实施过程是相互协调配合的过程。在设计时,往往会出现各种专业之间的碰撞问题。BIM建筑信息模型可在建筑物建造前期对各专业的碰撞问题进行协调,生成协调数据。除此以外,BIM还可以解决电梯井布置与其他设计布置及净空要求的协调、防火分区与其他设计布置的协调、地下排水布置与其他设计布置的协调等。一.BIM概念及其发展历程3.BIM的特性3)模拟性模拟性并不是只能模拟设计出的建筑物模型,还可以模拟不能够在真实世界中进行操作的事物。在设计阶段,BIM可以进行节能模拟、紧急疏散模拟、日照模拟、热能传导模拟等实验;在招投标和施工阶段可以进行4D模拟(三维模型加项目的发展时间),也就是根据施工的组织设计模拟实际施工,从而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来指导施工。同时还可以进行5D模拟(基于4D模型加造价控制),从而实现成本控制;后期运营阶段可以模拟日常紧急情况的处理方式,如地震人员逃生模拟及消防人员疏散模拟等。4)优化性项目的设计、施工、运营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优化受三种因素的制约:信息、复杂程度和时间。BIM模型提供了建筑物的实际存在的信息,包括几何信息、物理信息、规则信息,还提供了建筑物变化以后的实际存在信息;现代建筑物的复杂程度大多超过参与人员本身的能力极限,BIM及与其配套的各种优化工具提供了对复杂项目进行优化的可能。一.BIM概念及其发展历程3.BIM的特性5)可出图性BIM模型不仅能绘制常规的建筑设计图纸及构件加工的图纸,还能通过对建筑物进行可视化展示、协调、模拟、优化,并出具各专业图纸及深化图纸,使工程表达更加详细。6)一体化性基于BIM技术可进行从设计到施工再到运营贯穿了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管理。BIM的技术核心是一个由计算机三维模型所形成的数据库,不仅包含了建筑的设计信息,而且可以容纳从设计到建成使用,甚至是使用周期终结的全过程信息。一.BIM概念及其发展历程3.BIM的特性7)参数化性参数化建模指的是通过参数而不是数字建立和分析模型,简单地改变模型中的参数值就能建立和分析新的模型;BIM中图元是以构件的形式出现,这些构件之间的不同,是通过参数的调整反映出来的,参数保存了图元作为数字化建筑构件的所有信息。8)信息完备性信息完备性体现在BIM技术可对工程对象进行3D几何信息和拓扑关系的描述以及完整的工程信息描述。二BIM相关软件介绍常见软件软件名称软件简介国外A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