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全育人”架构下的“就业育人”实践探索
摘要:北京科技大学基于“三全育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核心要求,开展就业育人的工作实践,通过构建机制、形成联盟、制定策略、强调特色、帮扶兜底、打磨课程、创新实践、优化服务,总结出一套极具北科特色的就业“三全育人”的积极探索。
关键词:三全育人;就业;就业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大学生就业工作是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界关注的重中之重。2020年,教育部《关于做好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20〕5号)明确指出,就业工作要“强化就业育人实效”,要求各地各高校要把毕业生就业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不断健全“就业思政”工作体系。新时代给予大学生就业工作新的使命和要求,如何将“三全育人”和“就业育人”有机地统一起来,如何秉持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当前高校学生就业工作领域的重要课题。2018年,北京科技大学入选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高校,开始了“三全育人”改革的全面落地推进,经过五年的实践,学校“就业育人”效果明显,就业工作在历经各种极端困难时,仍保持大局稳定,就业质量稳中有升,毕业生从事于钢铁行业等重点行业的比例逐年增加。
基于“三全育人”工作架构下的“就业育人”工作的核心
1.“三全育人”工作的核心要求。2017年,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切实构建育人体系,推动高校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三全育人”工作要求各高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切实提高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使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2.以“三全育人”为工作架构的“就业育人”工作体系。近些年,作為“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就业育人”的工作要求和成效被不断强调和突出,就业工作不再是传统的、单一的、阶段性的行政工作,而是承载了越来越多的育人要求,具有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改革必然。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高校就业工作人员如何聚焦立德树人和“就业育人”的根本任务和工作定位,是当前高校学生就业工作领域的重要课题。在当前形势下,高校要准确把握“就业育人”的新要求,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将就业作为一种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育人方式,用“三全育人”理念重新构建“就业育人”体系,即探索全员参与、全过程培育、全方位推进的“就业育人”实践。
针对就业的“三全育人”,应该明确“三全”涵义和范围。“就业育人”的“全员”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定义,狭义指育人受众,包括不同学历和各个年级的在校生;广义的“全员”指包含育人主体和育人受众群体在内的全部人员,即“就业育人”主体不但包含全体在校教职工,同时包含用人单位人力、校友以及关注大学生就业的社会友好人士和社会关系。全程是指大学生在校学习从入学到培养、择业的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方位则包含育人的多渠道、多平台以及整合统筹社会资源用于育人。
北京科技大学就业“三全育人”的探索实践
北京科技大学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在全国高校中较早提出将实践劳动作为重要育人环节、较早开展“全员德育”工作、较早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形成了“三全育人”的优良传统和深厚基础。2017年,学校入选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就业育人”工作开始实现“三全育人”框架下的全面探索和实践。
1.打造“就业育人”的“头雁效应”。夯实“一把手”工程,构建“就业育人”顶级机制。学校领导带头关注就业、提高政治站位,构建机制,以身作则带动全员形成共识。学校设有校领导班子专题学习机制,每学期定期开展就业形势学习及研讨,确定本学期的工作难点,讨论解决问题的关键举措;建立会议汇报机制,形成以常委会和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专题会议为主导、就业工作周报汇报为支撑、就业工作推进会为辅助、招生就业工作会为复盘的领导研究分析总结机制,充分研判就业形势,统筹落实全程关注。实施“一把手”走访促就业行动。学校主要负责同志靠前指挥,在一线动员部署、指导帮扶、对话用人单位,班子成员践行“一线规则”,向内赴各学院、研究生培养单位开展调研督促,及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向外开展“访企拓岗”走访工作。2022年开始,北京科技大学就制定了校院班子成员每年走访至少10家用人单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