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社会化改革背景下高校后勤服务育人路径研究.docx
文件大小:39.65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6-10
总字数:约2.57千字
文档摘要

社会化改革背景下高校后勤服务育人路径研究

摘要:高校后勤服务育人既是落实“三全育人”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在高校育人工作中具有突出地位。通过梳理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概念,剖析社会化改革背景下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与困境,提出了高校后勤服务育人路径的优化策略,以期为高校后勤育人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社会化改革;高校后勤;服务育人;路径研究

近年来,伴随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入,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蓝图逐渐清晰可见。北京化工大学以新校区的建设启用为契机,在新校区推行后勤面向社会选择服务者的“新办法”,致力于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由此后勤育人工作亦呈现出崭新的特点和模式。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功能承载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是“三全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后勤在为学生提供医疗、饮食、住宿、出行、生活环境等领域服务的过程中,以优质的服务产品、优雅的服务行为、优美的校园环境、优秀的管理制度、高品质的服务文化这“四优一高”服务体系来满足、熏陶、感染学生,营造一个弘扬真善美、充满正能量的育人环境,从而达成服务育人的目标。

社会化改革背景下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问题与困境

1.服务实体往往注重利益而忽视育人,致使服务育人功能弱化

社会企业进入高校提供后勤服务,按照市场化运营模式,实行自负盈亏,这使得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大多倾向于追求经济效益,而轻视育人属性。在服务过程中,易从自身利益出发,忽略奉献精神,在较大程度上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导致服务与育人相互割裂、彼此分离。

2.服务育人主体力量薄弱,造成服务育人整体效果欠佳

作为服务主体的社会企业为压缩成本,在市场上招聘的工作人员往往层次较低,如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所呈现出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再加上员工服务育人方面的培训缺失,这些员工在与学生直接接触的基层岗位上服务,很难形成“三全育人”的局面,从而影响后勤服务育人的整体成效。

3.社会企业育人的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探索,成熟有效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尚需完善

尽管社会企业在服务的专业性、规范化方面具备优势,但是对服务育人的“属性观”“系统观”理解不足,难以找准适合所服务高校的服务育人切入点,缺乏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另外,高校在将服务育人纳入办学评价体系、构建有效的服务育人监督评价体系和奖惩措施方面,特别是建立校企服务育人协同联动机制方面,尚未形成成熟有效的经验,致使服务育人功能未能充分发挥。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路径优化策略

1.高度重视后勤服务的育人功能

学校后勤要做好服务育人的顶层设计,加大在后勤育人方面的经费和人力投入,引导并指导社会服务企业充分认知后勤服务的育人属性。北京化工大学进一步明确后勤和社会企业的育人职责,开展后勤服务育人的日常监督检查,将服务育人纳入企业的重要考核指标,把考核结果与支付服务费挂钩,促使社会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重视后勤教育属性,实现后勤服务与育人两不误,后勤人的形象和地位也得以不断提升。

2.实施后勤员工素质提升工程

社会企业应根据所服务高校的特点,拓宽渠道吸纳优秀人才,将专业对口、经验丰富、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安排到高校的合适岗位。学校在引入社会企业时,通过科学设定招标评审项目和评分细则,对其员工尤其是管理人员的年龄结构、专业技能、学历层次等作出明确要求,确保优秀员工能够进入校园。要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持续为后勤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新的理念。高校后勤及社会企业要利用岗前或寒暑假集中组织培训,举办岗位技能竞赛,加强员工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技能。通过挖掘后勤内部和社会企业的先进典型,或大国工匠进校园等形式,开展劳模教育,提高员工的道德修养、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

3.打造后勤服务品牌

为学生提供有温度、高质量的服务,给予学生方便、快捷的生活体验,是后勤服务的目标导向,也是后勤育人的重要手段。北京化工大学后勤通过生产优质的服务产品,如食堂推出特色美食,提升口感与品质,引领美食潮流;塑造一流的服务行为,规范员工的行为举止,提升服务态度和品质,实现服务效率和满意度的持续提升;打造优美的校园环境,采取“绿化、美化、亮化、优化”等措施,开展“精优化、微提升”行动,如推行花境试点,采用多种植物组成花境,形成错落有致的校园绿化风貌;创新后勤管理服务技术手段,建设智慧后勤平台,为师生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学习生活服务,以达成服务育人的目的。

4.不断拓展服务育人方式

学生需求在不断发展变化,后勤服务的内容和育人方式也要适应这种变化不断发展。学校着力推进物业中心建设,提供诸如免费打印、缝补衣物、工具借用、自行车检修、简单医药处理等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身边的温暖。开设厨艺、务实维修、衣物收纳、非遗技艺、创意手工等课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生活技能。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