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稻蛙新型生态种养技术.docx
文件大小:7.86 M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6-10
总字数:约4.18千字
文档摘要

稻蛙生态种养模式是应用生态学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运用生态学中物种共生、物种相克、物质循环再生等生态原理,利用稻、蛙共生互利关系,将蛙类养殖和水稻种植耦合在同一个农田生态系统内。稻田是一种典型的人工生态系统,水稻最大的特点是与水伴生,土壤长期处于渍水环境,稻田系统中水稻、杂草、光合细菌和藻类共同构成系统内的主要生产者中稻蛙种养生态系统充分利用水田的立体空间,结合田间浅水面和稻田系统的空间和生物环境,水稻种植的同时进行蛙类养殖。该模式中除了水稻、杂草、藻类和菌类等生产者,还有蛙类作为消费者,共同构成一个更为复杂的和谐生态系统中。

稻蛙生态种养模式中,水稻植株形成的遮阴浅水层田块为蛙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长和栖息场所,蛙类是稻田害虫的天敌,而害虫是蛙类的天然饵料,蛙类粪便还为水稻提供丰厚的有机肥料。稻、蛙共生生态系统中,稻田的昆虫和水生生物为蛙提供食物,蛙捕食害虫代替农药,蛙的跳跃活动可以除草,蛙排泄的粪便为水稻生长提供营养物质;水稻生长为蛙类生长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二者互助互利,相辅相成,从而达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发挥了生物最佳群体组织功能。

稻田选择与改造

稻田选择

养蛙稻田要求地势低洼、有充足水源、水质无污染、排灌方便洪水不泛滥、天旱不干涸的稻田;面积控制在1-2亩为宜。每亩稻田一般建宽在1米左右、高在50厘米以上的埂堤多条,堤面积一般占稻田总面积的20%,创造符合青蛙水陆两栖习性的环境。

田间改造

在稻田的两边各开挖一条长与蛙田相等、宽1.0米、深0.5~0.6米的“11”字形蛙沟,面积占稻田的8%~10%。加高加固田埂,开挖蛙沟的土用于蛙田四周筑田埂,加高至0.4~0.5米、面宽0.3~0.5米。每块蛙田分别开挖进出水口各1-2个,同时用铁丝网或聚乙烯网片做成拦蛙栅。

防逃设施

在蛙田四周打木桩,用水泥瓦或聚乙烯网片围拦,高0.8~1.0米,埋入土中10厘米。

遮阳棚

在每条蛙沟的上方,平挂遮阳网遮阳,宽1.5~2.0米,长与蛙沟相同。夏季在埂堤上种黄豆等作物,豆株可遮阳,利于青蛙避热。

二、水稻栽插和放蛙

1、水稻品种选择与移栽

水稻选择株高中等偏上、株型集散适中、茎粗叶挺、分蘖较强、抗倒性强、抗逆性好的品种;米质要口感好,最好达到国颁二级米以上,如荃两优粤农丝苗、Q两优粤农丝苗、爽两优粤农丝苗等。一般4月中下旬播种育秧,5月上中旬栽插。

2、蛙沟消毒

在蛙种放养前10~15天,为杀灭蛙沟内有害生物和致病菌,预防疾病发生,蛙沟需用生石灰1500公斤/亩带水进行消毒。

3、蛙种的选择与放养

目前种养选择较多的品种为黑斑蛙、金线蛙和虎纹蛙。在秧苗返青后即可放蛙,放蛙应选择在清凉的早晨或傍晚进行。放养的幼蛙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残、规格整齐。放养经驯食好的幼蛙,放养密度以22500~30000只/亩为宜,蛙苗的规格应大于5克/只。

三、日常管理

1、巡田

坚持早晚巡田,检查围栏有无漏洞,观察蛙的吃食、活动、外逃、有无病害等。采用放鼠夹、投鼠药、在蛙田四周挂刺网、晚间捕捉等办法,坚持长年捕杀鼠、鸟等敌害。

田水管理要经常加注清水,保持水质清新,一般3~4天换水一次,高温季节1~2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3即可。

诱食驯食

刚投入的幼蛙,由于稻田食物缺乏,需要人工投喂一些饵料,采用活饵带动法和直接驯食法。投喂适口饵料诱导其形成定时、定位吃食习惯,如用灯光诱虫、放小鱼虾、蚯蚓、粪虫等,掺入蛙类专用料,通过鱼虾、粪虫、蚯蚓活动和幼蛙采食、活动等,带动水的波动,使浮于水面的配合饵料产生动感,让幼蛙误认为活饵从而吞食。一般日投饲料量:幼蛙为体重的6%~7%,成蛙为2%~4%,但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在投喂上做到定点、定时、定质、定量,直接投在饵料台上,投喂时间在上午7时和傍晚7时左右。

安装诱虫灯

在饵料台的上方15~20厘米处,可以悬挂一黑光灯,夏季晚上8时至夜间12时,可开灯诱虫。因稻田天然饵料相对较多,饲料可少投喂或不投喂。

四、水稻施肥与病害防治

1、水稻施肥

根据前期稻田施肥和田间苗情酌情考虑追肥,追肥最好使用生物肥料或者复合肥,重底肥、少追肥。

水稻病害防治

采用绿色防控措施综合防治水稻病虫害,如确需施用农药,也要选用对口、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严禁使用对蛙类高毒的农药品种。施药时可适当加深田水,在施药时边进水、边出水,以减少水中的农药浓度。

3、蛙病防治

一般稻田养蛙疾病较少,但也须注意防病。应从提高蛙的体质、改善稻田环境入手,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五、成蛙捕捞

9月开始成品蛙可陆续捕捞上市,捕捞一般在夜间进行,用灯光照捕,以减少蛙的应激反应。捕捞方法主要采用照捕法,即利用蛙昼伏夜出和畏惧强光的习性,在闷热的晚上用电简进行照射,蛙看见突如其来的强光,会一动不动地坐在洞穴或沟埂边,可先用抄网将蛙罩住,再从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