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小麦立体匀播栽培技术体系.pdf
文件大小:1.37 M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10
总字数:约1.6万字
文档摘要

168作物杂志Crops2019年第2期

作物杂志Crops2019(2):168-172DOI:10.16035/j.issn.1001-7283.2019.02.026

小麦立体匀播栽培技术体系

11111

常旭虹王艳杰陶志强王德梅马少康

杨玉双1徐哲莉2张燕3赵广才1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农村部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100081,北京;

2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051530,河北赵县;3任丘市农业农村局,062550,河北任丘)

摘要针对生产中以条播为主的播种方式存在的因行内挤、行间空造成的大小苗现象,以及需要分次作业

完成施肥、旋耕、播种、镇压等工序普遍存在的农耗时间长、土壤失墒较重、作业成本偏高等问题,提出了

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小麦立体匀播技术,经在部分冬麦区及春麦区示范推广,效果显著。结合不同生产

区气候、品种、土壤等特点,集成了以立体匀播为核心,适于不同生态类型区的栽培技术体系,在模式上重

点突出机械化和集约化导向,可满足个体农户、种田大户、家庭农场或合作社等不同生产主体的需求,为促

进我国小麦节本、高产、高效、可持续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小麦;立体匀播;机械化;技术体系

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我国小麦种植面积约实现两次镇压、抑制散墒、精细覆土、等深种植、

2400万hm2,总产量近1.29亿t,为世界第一位。集成作业、缩短农耗的节本增效效果。

多年来,小麦种植形成了以条播为主的播种方式,立体匀播技术解决了生产中条播技术存在的主

也有部分麦田采用撒播方式。目前的播种方式主要要问题,并通过研制配套匀播机具,克服了常规条

存在播种不够均匀、深浅不易一致,容易导致麦苗播需要分次作业存在的问题。经过推广示范,结合

“行内挤、行间空”的现象,使小麦个体长势不够不同生产区气候、品种、土壤等特点,集成了以立

均衡,形成大小苗群体,影响高质量群体结构的构体匀播技术为核心,适于不同生态类型区的栽培技

建及产量潜力的充分发挥。另外,现有播种方式需术体系。立体匀播栽培技术体系在模式上重点突出

要分次作业完成施肥、旋耕、播种、镇压等工序,机械化和集约化导向,高度集成的播种技术机械及

普遍存在农耗时间长、土壤失墒较重、作业成本偏全程机械化喷防作业,可缩短农耗时间1~2d,减少

高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研究提出了小麦立体田间散墒0.4至1.0个百分点,显著降低人工劳动

匀播技术[1],就是使小麦种子等深均匀分布在土壤强度,降低作业成本750~1050元/hm2,提高了生

的立体空间中,使单株营养面积和生长空间相对均产效益[2-3],有利于促进我国小麦节本、高产、高

匀,增加低位有效蘖总量,形成均衡健壮个体,构效、可持续生产。目前,该技术已在全国11个省

建高质量群体,稳定或提高单株生产力。(市、自治区)示范推广,节本增产增效显著,经

小麦立体匀播技术参数为:覆土深度4±1cm,专家实产验收,增产幅度均超过5%以上。

冬小麦水浇地株距5.9±0.7cm,冬小麦旱地株距我国小麦按照生产区播种季节可划分为两种栽

5.2±0.5cm,春小麦株距3.9±0.2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