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PAGE1
DB61
陕西省地方标准
DB61/T××××—2025
油菜苗情监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rapeseedgrowthmonitoring
(草案)
20XX-XX-XX发布20XX-XX-XX实施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油菜苗情监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油菜苗情监测点选择、调查内容与方法、灾害影响监测。
本文件适用于冬油菜苗情监测与分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296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
GB/T20524农林小气候观测值
NY/T889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的测定
NY/T1121.6土壤检测第6部分:土壤质的测定
NY/T1121.7土壤检测第7部分: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NY/T1782农田土壤墒情监测技术规范
NY/T2038油菜菌核病测报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油菜苗情监测Rapeseedgrowthmonitoring
指在油菜关键生长发育阶段,通过定点、定期以及经受自然灾害后对有代表性地块的油菜生长环境及油菜取样调查,并统计分析形成反映油菜生长状况苗情报告的过程。
4监测点选择
4.1监测地块
4.1.1代表性
应选择土壤肥力、管理水平、品种、苗情长势等能够代表同类别苗情的地块。
4.1.2面积
连片种植面积应不少于1/3hm2。
4.1.3记载内容
应记录监测地块的地形、地势、面积、土壤类型和经纬度。
4.2监测点
4.2.1选定方法
采取对角线取样法,每个监测地块应选择3个有代表性的监测点进行固定标记。
4.2.2选择要求
观测点块应距离树林、建筑、道路、水面20m以上无遮阴影响。
4.3监测村组
主要用于监测其代表区域内年际间油菜种植面积、品种、种植进度(播期)等变化情况。其种植面积应相对稳定,种植习惯和生产条件具有区域代表性。
5调查内容与方法
5.1生长环境
5.1.1土壤环境
5.1.1.1土壤类型
在油菜播种前,调查土壤类型。土壤类型划分方法按GB/T17296规定执行。
5.1.1.2土壤养分
在油菜播种前和收获后测定土壤0cm~20cm土层的速效氮(N)、有效磷(P)、速效钾(P)和有机含量。速效氮采用碱解扩散法测定,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分别按NY/T1121.7、NY/T889和NY/T1121.6的规定执行。
5.1.1.3土壤墒情
在播种期、出苗期、越冬期、返青期、现蕾期、抽薹期、初花期、终花期分别监测,监测方法按NY/T1782规定执行。各时期的判定标准见附录A。
5.1.2田间小气候
在全生育期持续监测,指标包括田间温度、湿度、降水量、日照时数、风速、风向等。仪器设备安装和监测方法按GB/T20524规定执行。
5.2生产管理
按生产实际情况全程记载,监测的内容和指标如表1所示。
表1生产管理监测内容和指标
序号
监测内容
主要指标
1
前茬作物
前茬作物的种类
2
基础地力
土壤肥力、前茬作物产量
3
播前处理
土壤耕作与前茬秸秆处理方式
4
播种
栽培方式、播种日期、播种方式、播种量、种植密度和品种
5
施肥
施肥时间、施肥方式、肥料种类及施肥量
6
灌排水
灌溉时间、方式及灌水量,排水时间和方式
7
病虫草害防治
各类病虫草害防治的时间,施用药剂的种类、用量和防治方法
5.3区域种植情况
关中渭北于10月15日调查,陕南于11月15日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种植面积、品种、种植进度,以固定调查村组抽样调查数据折算,详见附录A。
5.4调查方法
以固定调查点抽样调查数据计算。
5.5生长进程
监测油菜各生育时期主要特征出现的时间。主要生育时期判定标准见附录B。
5.6作物长势
5.6.1监测指标与方法
5.6.1.1监测地块测算方法
每个监测地块取3个样点,叶面积监测时每监测点取相邻5株,其它性状每监测点选相邻10株,进行测量计算,监测指标、监测计算方法和单位见附录C。
5.6.1.2监测区域整体长势衡量方法
某一区域长势的各监测指标值由该区域内各各固定调查田所代表的播种面积加权平均值计算。
5.6.2监测时期
冬油菜长势监测各项指标的监测时期见附录D。
5.7苗情评价
5.7.1各性状苗情分类指标
不同时期各性状苗情分类指标见